距2024年還有兩個多月的時間,不少博物館已經加入新一年的“日歷大戰”。近日,《故宮日歷》《國博日歷》《敦煌日歷》等多款2024年博物館日歷產品陸續上市或開啟預售。琳瑯滿目的文創日歷如同一座座“紙上博物館”,讓深厚悠久的文化進入尋常百姓的生活之中。
龍元素奇珍異寶成主角
2024年是農歷龍年,中國歷史上與龍有關的文物格外豐富,龍元素自然牢牢占據了博物館明年日歷產品中的“C位”。
已連續出版15年的《故宮日歷》,是文創日歷市場中的明星品牌。故宮博物院日前推出內含4款日歷的《故宮日歷》家族系列,滿足消費者差異化需求。其中,以生肖為主題的《故宮日歷·2024年·生肖版》共收錄93件龍文物圖片,包括金龍藻井、屋檐走獸、龍椅、建筑彩畫等,充分展現紫禁城中的龍元素,堪稱了解故宮博物院藏龍文物的“百科全書”。
《國博日歷2024》首月內容聚焦“中華圖騰——中國古代龍文化”,選取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龍文化、龍元素,向讀者介紹人類蒙昧時期的龍圖騰崇拜、秦漢時期的祥瑞之兆、明清時期的皇權象征等知識。《敦煌日歷2024》收錄了309幅實景壁畫和57幅專家臨摹復原作品,一日一圖,均由專家精選并解讀,其中有多幅龍元素壁畫,與傳統節慶文化緊密結合。
互動玩法激活傳統文化
除了可記事、閱讀外,不少博物館的文創日歷產品還引入多樣互動玩法。蘇州博物館推出秘色瓷蓮花碗DIY拼插日歷,使用者可自行拼插出蓮花碗,放置在日歷挖空的窗中,讓日歷秒變立體畫框,拉近了讀者與博物館鎮館之寶的距離。南京市博物總館的《金陵繁華錄搖搖歷》也要讀者手動組裝,組裝完成后,只需轉動搖桿裝置,翻轉的葉片便會呈現出清代宮廷寫實風俗畫《金陵圖》的畫面。
在科技的助力下,日歷中的文物還能“沖”出紙張,變得靈動鮮活。《故宮日歷·2024年·書畫版》每季度精選一幅名作,將其制作成約半分鐘的AR動畫,讓鳥兒“飛”起來、魚兒“游”起來、文物“活”起來,帶來生動立體的閱讀體驗。《故宮日歷·2024年·兒童版》講述了262個關于故宮龍文物的故事,孩子們可以動手貼龍鱗,到年底時形成一幅定制化的“小龍如意龍鱗卷軸”。
獨特創意將成制勝關鍵
“近年來,博物館文創日歷以精美的裝幀、別致的設計、多變的主題,超越了傳統日歷的時間記錄功能,成為一種兼具審美價值、收藏價值和實用價值的新型文創產品。”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副研究員、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任朱敏表示,文創日歷能夠讓消費者更深入地了解到博物館館藏文物背后蘊含的豐富歷史知識,同時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巧妙融入生活,有助于激發大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
業界分析顯示,經過數年的發展,國內日歷書市場已從早期的井噴式發展,回歸到理性發展階段。消費者對于產品的選擇變得更加苛刻,對同質化的產品產生排斥。朱敏認為,博物館應深入挖掘館藏文物的文化內涵和特色,重視文創日歷的創意獨特性與功能實用性。“同時也要積極地將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融入產品設計和制作中,如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不斷提升產品的互動性、趣味性和體驗感。”(記者 王廣燕)
轉自:北京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