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博物館、買文創,今年春節假期,博物館成為熱門打卡地。據國家文物局統計,農歷正月初一到初七,全國博物館接待觀眾7264.87萬人次,日均接待觀眾數較去年同期增長12.84%。觀眾在博物館里過大年,近距離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帶動了文化消費,很多博物館的文創產品熱銷。如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陳家祠)8天文創產品銷售額達93.6萬元。不僅如此,博物館文創產品還走出國門,熱銷海外市場。
"文創產品和服務能同時為博物館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博物館要從藏品中獲得靈感,開發的種類達到足夠的規模,注重產品的實用性,并與游客的情感產生共鳴,這樣才能開發出特色文創。"復旦大學博物館館長、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主任鄭奕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走向海外市場
目前,越來越多的博物館文創產品正在走出國門,讓海外觀眾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為中華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今年春節,一場名為"新春有禮·一起過節"的中國文創新春海外推廣活動在全球多地展開。活動從今年1月中旬啟動,持續至元宵節,海外傳播覆蓋美國、阿聯酋、肯尼亞等國家和地區。由甘肅省博物館選送的銅奔馬雕塑文創,甘肅省圖書館選送的《影印文溯閣四庫全書》錦盒,敦煌研究院選送的重溫經典·敦煌 DIY手搖音樂盒、敦煌2025年亞克力月歷小夜燈擺件及山水杯,敦煌博物館選送的"國潮"九色鹿托特包、敦煌紋樣茶具等文創佳品名列其中。這些產品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漂洋過海向全球友人致以節日問候。
1月25日,馬來西亞"歡樂春節嘉年華"活動在吉隆坡開啟,活動現場,80余款690余件中國國家博物館(下稱國博)文創產品吸引了眾多當地民眾。據介紹,國博此次出海文創由中馬雙方團隊根據"歡樂春節"主題精心挑選,其中包括根據明孝端皇后鳳冠、婦好青銅鸮尊、桃花洞釉燈籠瓶等館藏文物開發的系列文創產品。國博展位前,游客絡繹不絕,鳳冠八音盒、徽章冰箱貼、桃花洞釉杯、海晏河清杯茶具等多款產品迅速售罄。
對于文創出海,艾媒咨詢創始人兼 CEO張毅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這是大勢所趨,而且意義非凡。博物館文創在海外受歡迎,有助于海外消費者更直觀地了解中國文化,增強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因此,應搭建國際合作渠道,形成有效的覆蓋和市場占有率,同時,培養復合型國際人才,主動適應海外市場需求,進行針對性的產品研發。
在鄭奕看來,這些探索代表著我國博物館及其文創產品和服務在境外得到了認可,并建議持續加大在文化創新和傳播方面的投入,升級輸出機制,并加強與各方合作,推動中華文化"出海",講好中國故事,傳播文博之聲。與此同時,還應強化博物館的原創能力、對資源的配置能力、國際敘事能力以及文化"走出去"能力,繼而提升場館在公共文化外交方面的影響力。
國內銷售火熱
在國內,博物館文創產品更是銷售火爆。今年春節期間,全國各地的博物館紛紛推出豐富多彩的文創產品,以創新的設計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滿足了消費者的審美和實用需求,銷售火爆。
故宮博物院以院藏文物"十二辰鈕章料--玉蛇鈕長方章料"為靈感,設計了一款靈蛇獻瑞玩偶套裝,故宮角樓咖啡也推出了蛇年限定--靈蛇運轉蟠虺紋精品咖啡杯。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陳家祠)則推出了新春系列文創,包括獨角獅系列和葫蘆大吉系列,8天假期銷售額達93.6萬元,其中6天日銷售額超10萬元。
對于春節期間博物館文創銷售火爆現象,張毅分析,一方面,博物館客流大增,為文創銷售帶來巨大客源;另外一方面,線上銷售的便捷性以及走親訪友的購買需求等,也助推了春節消費氣氛。在張毅看來,博物館文創可以激發文化消費意愿,拓展文化消費市場形式,同時也能提升文化消費品質。
"博物館開發文創產品,能將部分'人流量'轉化為了'消費額'。"鄭奕表示,合理有效的博物館有償產品和服務的開發、運營,能為場館帶來必不可少、并無上限的經濟收益,重要的是,還可延伸博物館的首要目的和功能--教育,給予觀眾多元化學習體驗,且表征并強化了博物館為人尊崇的藏品、研究、展覽等資源。
開發各有路徑
如今,各大文博機構大展拳腳,走出了特色開發之路。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陳家祠)文創專員袁菊芳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該館探索出了公益一類博物館在零預算投入下"授權開發、委托經營"的合作模式。一方面,通過市場化操作委托廣州產權交易所辦理公開招選,從而合法合規引入社會力量參與文創經營;另外一方面,積極引導合作方圍繞陳家祠建筑元素進行文創產品開發,館方審核把關,合作方投入人力、物力、財力進行產品設計生產,館方根據觀眾調查結果,從文創產品的類別、題材、價格等主要方面引導合作方進行產品調整。同時,館方還會根據產品銷售數據及受歡迎程度,主動展示產品銷售信息。
"2018年10月開始經營文創至今,陳家祠文創產品累計銷售超110萬件,銷售金額超4300萬元,其中2024年全年銷售數量達41.8萬件,銷售金額達1663.8萬元。"袁菊芳表示,2023年初,因文創工作出色,該館榮獲"第二屆全國文博百強文創產品單位"稱號。
這樣的博物館文創開發探索還有很多。對此,張毅認為,博物館要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尤其要對館藏文物、歷史故事、文化符號等進行梳理,提煉代表性符號和元素。同時,創新設計既要具有文化韻味又要符合現代審美。張毅也注意到,目前在加強跨界合作和用戶體驗上也形成了很多合作方式,比如一些博物館和美妝結合,或應用戶需求和使用場景,推出了一些 AI產品。
在鄭奕看來,博物館開發特色文創,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從藏品中獲得靈感"是金科玉律。其次,博物館開發文創產品和服務,要考慮如何在其中融入機構文化,并在貼近參觀者購買需求的同時,與他們的心理或情感發生共鳴。再次,注重產品的實用性,推動文化資源與現代生產生活結合,實現文化價值和實用價值的有機統一。博物館在傳統文化基礎上添加現代元素,通過歷史與現代的反差進行再定義,可以促使產品年輕化、趣味化,誘發更多消費欲望。最后,博物館的"紀念品"如果要上升到"產品",種類需達到一定的規模。而針對同一主題的紀念品,也應擁有不同的商品形式,不同類型加不同價格的組合,可以構建"總有一款適合你"的選擇空間。(記者 侯偉)
轉自:中國知識產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