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2025中國旅游商品大賽(輕型旅游裝備和文創城市禮物創新設計主題)頒獎典禮在浙江義烏國際博覽中心圓滿落幕。這場盛會不僅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旅游商品,更成為城市禮物展示與交流的重要平臺。
近年來,隨著城市文化的不斷挖掘與推廣,獨具特色的城市禮物進入大眾視野。這些禮物不僅成為城市文化的新載體,更助力城市IP的打造,讓游客在帶走一份紀念的同時,也帶走了對這座城市的記憶。
一張城市名片
走進義烏國際博覽中心的參展作品展示現場,琳瑯滿目的城市禮物讓人目不暇接。觀眾穿梭在展區之間,不時停下腳步,認真端詳這些展品,并拿出手機拍照留念。“不少城市禮物非常有創意,融入了所在城市的文化特色,讓人一看就能聯想到那座城市。”義烏市民章茗杰指著上海選送的金獎作品“卓文后胭脂”說,這個禮物的包裝設計,讓人不禁聯想到走在石庫門下的旗袍美人。
中國旅游協會副會長、山東大學旅游產業研究院院長王德剛認為,城市禮物作為旅游目的地最具標志性的旅游商品,完美融合了“城市”與“禮物”兩個概念。它不僅是當地文化的標志性符號,更從當地豐富的文化資源中凝練出最具特色的文化品類,通過創意轉化變成獨具匠心的文創產品。這一載體不僅承載了地方文化的精髓,更成為傳播與交流地方文化的重要橋梁。
大賽評委、上海市現代文化旅游促進中心副理事長閔杰介紹,在本次大賽中,你可以看到成都、上海等地的城市禮物是如何依托品牌運作模式進行產品研發的。這些產品以消費需求為導向,拉滿了情緒價值。例如,成都生活館的“過來耍撒”天府珍寶禮盒中的熊貓毛絨玩偶,精心模擬了網紅小熊貓求抱抱的軟糯可愛形態,令人倍感溫馨、心生歡喜,成為傳播成都文化的重要媒介。
“過來耍撒”天府珍寶禮盒也是本次大賽的金獎作品。四川旅游商品與裝備協會秘書長穆曦表示:“四川一直注重將地域文化與旅游商品相結合,比如成都的'武侯有禮'系列產品,就成功地將武侯祠的文化元素融入了產品設計中,受到了游客的廣泛好評。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入挖掘四川的文化資源,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禮物。”
實現創意轉化
近年來,各地推出的城市禮物展現了將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創產品的無限可能。6月初,臺州城市伴手禮店在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城區葭沚老街上開業。店內陳列著一系列圍繞“臺州”二字設計的文創產品,如以椒江本地非遺品牌“謝楊貢姜”為代表的姜糖、姜茶、姜汁膏等系列產品;帶有臺州9個縣市區文化元素的冰箱貼和明信片等。
臺州市民洪菊飛說:“以前想給朋友帶點我們本地的東西,需要到處找,現在在這里一站式買齊,而且很有臺州文化特色。”
“第一食品的系列食品禮盒、上海牌咖啡系列、海派印跡宋韻茶禮……”上海市民衛群因從事文創設計工作,多年來一直關注“上海禮物”的發展。2021年,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發起了“上海禮物”這個文化旅游品牌項目,希望通過遴選具有上海特色與文化內涵的旅游商品,傳承海派文化、展現城市風情。
記者了解到,截至2024年11月,該項目已累計評選三批共635件品牌商品,涵蓋食品、文創、日用品等七大品類。最近,2025年“上海禮物”的品牌商品申報工作已經正式啟動。
在湖南長沙,“長沙城市禮物”的全球首發為長沙文創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黑色經典、小咖主、南一門、墨茉點心局、甜老虎辣醬、金湘權、長沙泥人劉陶藝……一批承載著長沙深厚文化底蘊、彰顯城市創新精神、代表“長沙質造”的精選產品成為長沙的新名片。
5月,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也開展了“爾濱禮物”共創計劃。其中,共創計劃發布會上還舉辦了“爾濱”“爾爾濱濱”商標注冊證授予儀式,為“爾濱”城市IP的后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記者了解到,哈爾濱的“爾濱禮物”共創計劃是通過邀請設計師、藝術家等參與共創,將哈爾濱的冰雪文化、歐陸風情等元素融入文創產品中,打造出一系列既具有哈爾濱特色又充滿創意的文創產品。這些產品將在推動哈爾濱文創產業創新發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特色發展路徑
王德剛認為,盡管近年來城市禮物的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整體仍然處于初期階段。“雖然很多地方的城市禮物牌子豎起來了,但是選出來的產品還不能完全代表城市形象。下一步,各地還需要在產品上多下功夫。”
“今年1月,成都進行了第一批'成都禮物'的遴選,5月又舉行了第二批遴選。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出臺了相應的政策,對入選的產品和銷售'成都禮物'的門店給予資金上的獎勵。”穆曦介紹:“未來,四川在城市禮物的發展上,將繼續堅持文化內涵與實用性相結合,通過不斷創新設計,提升產品的品質與吸引力。同時,我們也將加強品牌保護,確保每一件城市禮物都能代表四川的文化特色。”
“以'海南禮物'為代表的海南旅游商品品牌做了很多年,但真正形成合力始于省級旅游商品平臺的搭建。”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資源開發處相關負責人于濤介紹,針對海南中小企業“研發弱、渠道窄”的痛點,海南正全力推動以“兩中心一基地”為核心的“海南省旅游商品平臺”建設工作,通過全省線下門店布局和搭建線上跨境銷售平臺,打造以“海南特禮”和“海南禮物”為IP的省級旅游商品售賣中心,整合全省18市縣特色商品,為企業拓寬銷售渠道、擴大收益;同時,通過與一流設計團隊合作,構建省旅游商品創意研發中心,推動單品向“文化套系”提質升級,增強產品核心競爭力和吸引力;此外,通過建設省旅游商品生產基地,實現旅游商品園區化、全鏈條加工和生產,借助自貿港優惠的稅收政策降低生產成本,助力企業節流開源。在省級平臺的統籌下,海南18市縣也正在積極構建差異化發展的城市禮物體系。
于濤介紹,為進一步激活產業生態,海南打出了一系列政策組合拳。資金激勵方面,對獲得省級以上獎項的旅游商品給予10萬元至30萬元不等的獎勵,2024年發放獎金超400萬元;人才造血方面,每年組織企業集中培訓或赴先進省份調研學習,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場景布局方面,在三亞免稅店、海口美蘭機場部署“海南禮物”智能專柜。“當游客帶走的不是一個椰子殼,而是'海南的故事',才算真正成功打造了城市禮物IP。”于濤說。
“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城市禮物將成為各地旅游業的重要增長點。”中國旅游協會旅游商品與裝備分會秘書長陳斌說,“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不斷挖掘文化內涵、創新產品設計、加強品牌保護與營銷推廣工作。只有這樣,才能讓城市禮物真正成為移動的城市名片,讓更多人通過這些禮物了解并愛上我們的城市。”(記者 王詩培)
轉自:中國旅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