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印章撬動大流量 “跑章熱”丈量文化消費新路徑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8-06





      一枚小小的印章,正在成為年輕人丈量城市的新方式。


      從博物館紀念章到城市定向游戲,從紙墨痕跡到AI定制圖案,從游客紀念品到城市文化“入口”……“跑章”不再只是旅游附屬,而逐漸演化為涵蓋地圖引導、任務路徑、數字記錄與社群運營的系統機制,構建起一套融合文旅體驗、消費引導與文化觸達的新型“城市輕旅行”模式。


      蓋章空間遷徙 從景區紀念走入城市日常


      在過去,蓋章作為一種旅行紀念行為,主要場所分布于博物館等景點。而今,蓋章點逐漸融入商業街區、餐廳、書店、非遺工坊等日常消費空間,蓋章行為也從“隨手一蓋”變為一種“主動奔赴”。


      在天壇東門的“蒙上莊”餐廳,700枚節令印章吸引眾多食客專程而來。據工作人員介紹,這些章面以中國傳統節氣、神話元素為基礎,每季更新一次,“已經有顧客來了五次,只為集齊整套章面。”


      這種集章驅動下的到店行為,正成為一種低成本的新型引流方式。與傳統廣告相比,“跑章”更具參與感與沉浸感。在北京朝陽合生匯“集章游園會”現場,眾多市民圍著印章臺排隊“打卡”,現場超過40個章點覆蓋美妝、非遺、文創、輕食等多元業態,活動設計結合地圖導航、攤位任務與時間挑戰,儼然一場小型的“城市定向賽”。


      通過輕量化游戲機制激發探索欲、引導線下路徑,蓋章活動正在成為鏈接文化場所與消費場景、連接人群與城市的新型文化引擎。今年5月,北京宣武天虹商場發起的“39.9元30分鐘挑戰賽”,參與者可以在限定時間內最多完成52個章點“打卡”,迅速走紅社交媒體平臺。記者在現場看到,一位7歲男孩在父母幫助下順利通關,男孩笑稱“像在打怪升級一樣”。


      蓋章形式從紙墨印跡到AI互動


      “跑章熱”的背后,離不開技術賦能革新。從傳統的木質印章、光敏印章,到如今AI圖像生成、AR交互、數字藏章等多元形式的融合,蓋章正從單一的物理動作轉向集技術、內容、社交于一體的數字文化體驗。


      AI技術的加入,不僅豐富了章面的美學表達,也提升了用戶沉浸體驗。如今,不少蓋章活動引入AI輔助章面設計系統,用戶可基于個人偏好、地標元素、非遺符號等關鍵詞生成專屬印章圖樣。在“奇遇東城·非遺印記”活動中,部分非遺工坊上線了“DIY章臺”,支持游客自定義印章圖案并結合現場故事生成動態解說,打造“所見即所得、所印即所感”的沉浸體驗。


      數字工具也正在重塑蓋章路徑的管理。“蓋章地圖”APP應運而生,為用戶提供章點分布導航、“打卡”進度追蹤和任務提醒等功能,提升探索效率與趣味。平臺還引入限時任務、隱藏章點、路線成就等機制,進一步強化挑戰感。


      “數字藏章”“NFT紀念章”等概念的出現,則讓收藏從線下紙質轉向線上資產,用戶等級、限定章冊、兌換獎勵等機制正在形成一種可追蹤、可分享的數字文化旅程。在景泰藍藝術博物館,AR章點可觸發虛擬動畫,還原景泰藍的傳統燒制工藝流程,實現“看得見”的文化細節;在新東方閱讀空間,完成指定書目后不僅能蓋“閱讀章”,還可通過“語音章”聽取主題講解,從“打卡”走向“深讀”。


      可以看到,從AI設計章面到數字地圖APP,再到AR互動、語音講解,科技正在讓一枚印章從單點行為變成一種可延展、可收藏、可分享的文化旅程。


      蓋章行為轉向 從旅游附屬到文化機制


      “跑章熱”的崛起,本質上是年輕人文化需求、生活方式與社交結構共同變化的體現。


      一方面,“Z世代”正在以更個性化、情感化的方式重新認同傳統文化,印章成為了其記錄生活、寄托情感的文化介質;另一方面,伴隨深度游向輕旅行的轉變,“跑章”以一種更輕巧、靈活的方式重新丈量城市。


      “印章系統本質上是一種文化接口。”7月18日,科方得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它以極低組織成本,將用戶引入公共空間、商業空間甚至文化敘事空間,串聯起餐飲、文化、零售、休閑等多個維度,激發人們城市探索的興趣。”


      如今,“跑章”不僅是一種個人消費行為,也逐漸發展為城市社群的文化組織方式。微博、小紅書、B站等平臺涌現出“跑章聯盟”,許多消費者開始自發進行攻略分享和測評、組織完成任務“打卡”。這種興趣自組織,也反向推動運營方不斷打磨內容,改進體驗,實現用戶與平臺之間的雙向互動。


      但與此同時,“跑章熱”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副院長袁帥指出,部分商家為追求短期流量,出現章面設計同質化、商業氣息過重,甚至附帶強制消費等現象。


      從簡單導流工具轉向城市文化資產,關鍵在于建立持續內容更新、社群共創與長期運營的系統邏輯,而非“蓋完即止”的一次性行為。對此,多位專家建議地應跳出“打卡即止”的流量邏輯,構建“成長體系+社群激勵”的運營框架,可以通過設置不同階段的挑戰任務與個性化獎勵機制,鼓勵用戶從“打卡者”轉變為“內容共創者”“社群運營者”,讓平臺形成穩定、長效的文化社交生態。


      印章的真正價值不在于那一枚圖章,而在于它所承載的故事、路徑與社群連接。在業界專家看來,未來“跑章”的發展方向應回歸文化初心,實現“文化章”與“商業章”的共生共融--以文化內容為根、以場景設計為形、以社群機制為魂,構建真正可持續的城市文化輕旅行體系。(記者 于芳 □ 王琦琛)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