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舌尖上的文創”激活暑期經濟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8-13





    “可食用的城市名片”變為“可帶走的城市記憶”

    “舌尖上的文創”激活暑期經濟


      炎炎夏日,陜西西安大唐不夜城游人如織。一位身著唐裝的年輕女孩小心翼翼揭開手中的油紙包,里面不是熱氣騰騰的肉夾饃,而是一支零下18攝氏度的“冰饃饃”。香草奶油裹著肉松與咸奶酪在舌尖碰撞,她笑著舉起這份“陜西風味”,同伴的快門聲隨即響起--“美滴很!”這支高度還原陜西名吃的文創冰淇淋,正成為暑期熱門的“社交貨幣”。


      從西安的“冰饃饃”到山西太原的晉侯鳥尊雪糕,再到遼寧省博物館的玉豬龍冰淇淋……今年暑期,以食品為核心的文創產品正以前所未有的熱度點燃全國消費市場,讓“可食用的城市名片”變成了“可帶走的城市記憶”。


      “舌尖文創”--文化底蘊的創新表達


      在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古色古香的街巷間,茉莉花的幽香無處不在。精巧的手工竹編茉莉香囊內裝著茉莉花精油香珠,散發著陣陣幽香;德化白瓷工藝制作的茉莉花冰箱貼,花瓣潔白溫潤,葉脈清晰可見,宛若一朵鮮花凝于掌間。游客們駐足流連,將這份“福州夏日的浪漫”裝入行囊。


      “福州以花為媒,巧妙結合自然花木與潮流設計,讓芬芳文創成為游客獨特的城市記憶。”一家文創店負責人表示。從福州市倉山區帝封江茉莉花基地的采收現場到三坊七巷、上下杭的文創熱賣,一朵茉莉花串起了整條產業鏈。游客在此不僅能購買香囊、冰箱貼,更能品嘗茉莉特飲、茉莉綠豆糕、蝴蝶酥等創意食品。有游客表示:“一進店就能感覺茉莉的香氣很足。”


      傳統茉莉花茶文化也在創新中煥發新活力。據福建春倫集團副總裁傅曉萍介紹,他們在福州東百中心開設的“ITEAMO”門店融合了禪茶與國潮元素,推動傳統泡茶工藝與冷泡、虹吸萃茶等西式工藝碰撞。其中以福州茉莉花茶為基底,加入接骨木、玫瑰海鹽調制的“茉莉香檳”深受歡迎。此外,將咖啡融入茉莉花茶湯的“茉莉咖啡”在去年茶交會期間也吸引了眾多游客試喝。企業還開發了新中式茶奶、茶味含片等系列產品,讓傳統茶文化以多元形式融入現代生活。


      場景賦能--“地方基因”的深度融入


      當美食文創嵌入文旅場景,其經濟能量顯著放大。西安的“冰饃饃”和“唐韻冰淇淋”系列成為古風拍照道具,直接帶動大唐不夜城周邊客流與人均消費。這些雪糕在外形設計上高度還原肉夾饃、大雁塔等造型,口味也進行了創新,如增加了“長安的荔枝”等風味。此外,包裝采用當地農民的畫作,深度融入“陜西基因”。


      在山西太原,晉祠的文創雪糕精準復刻水鏡臺建筑輪廓和圣母殿盤龍柱細節,游客舉著雪糕與實景同框打卡。山西博物院則更進一步,將商代青銅器鸮卣、春秋時期晉侯鳥尊化作雪糕造型,并融入沙棘、清徐葡萄等山西特產風味。山西博物院還為孩子們設計了“文物萌寵”小雪糕,以可愛造型傳播歷史文化。


      位于遼寧沈陽的遼寧省博物館則推出了玉豬龍冰淇淋,完美還原了鎮館之寶的形態;《簪花仕女圖》盲盒冰淇淋提取畫中6位仕女的步態神韻,搭配6種口味,激發了游客的收集熱情。此外,DIY款仕女頭飾冰淇淋等產品讓觀眾在品味中參與藝術解構。“文創冷飲讓參觀體驗更富趣味性,是文化傳播的情感紐帶。”遼寧省博物館文創專班副主任姜小馨表示。


      跨界聯名--餐飲與文創的雙向奔赴


      餐飲品牌敏銳捕捉文創引流價值,主動開辟“餐飲+文創”賽道。在湖北武漢,小龍蝦品牌靚靚蒸蝦與本土文創IP全員餓人推出聯名店,熱干面、豆皮、銚子煨藕湯等武漢美食化身呆萌玩偶。消費者購買雙人餐或四人餐即可獲贈聯名玩偶,其中可變為購物袋的雞冠餃玩偶最受歡迎。


      “兩個品牌受眾高度重合,游客既能品嘗地道美食,又可帶走特色伴手禮。”據全員餓人品牌負責人透露,除靚靚蒸蝦外,蔡林記、老鄉雞等餐飲品牌也已入局。全員餓人正研發小龍蝦主題玩偶及櫻花季限定熱干面玩偶,強化差異化競爭。


      另一種創新形式聚焦食物造型的文物化表達。湖北省博物館旁的“曾宴”餐廳將魚凍塑成越王勾踐劍造型,鵝肝制成曾侯乙編鐘形態,這些“可食用文物”在社交平臺引發打卡熱潮,成為餐飲與文化深度融合的范例。


      產業新局--文創引領消費升級浪潮


      一支雪糕復刻千年古建神韻,一杯茶飲承載百年花香,一頓美食化身文物躍然盤中……消費者購買的不僅是商品本身,更是附著其上的文化認同、情感體驗與社交價值。


      食品文創的興起,反映了“文化元素引領旅游消費升級”的市場趨勢。“'美食+文創'是差異化競爭下的強強聯合。”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分析指出,此舉既能吸引年輕客群,又契合地方政府發展文旅的戰略方向,但優質文化元素具有稀缺性,聯名門檻較高,且聯名店運營成本不低,商家需突破短期熱度局限,通過持續產品迭代和深化文化內核實現“長紅”。


      “融合與創新已成為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同時,文旅跨界促進消費增長,折射出人民消費品質持續升級態勢,彰顯了中國經濟的強勁韌性。”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教授劉敏說。


      業內人士表示,食品文創的崛起重構了文旅消費邏輯,它突破了傳統紀念品的維度,創造性地融合了“在地文化深度體驗、即時感官享受、社交傳播與便攜記憶載體”的復合型場景。將文化基因轉化為可感知、可互動、可帶走的體驗,就能真正贏得消費者青睞,讓“流量”沉淀為“留量”,驅動文旅經濟在創新中行穩致遠。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