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繪大好河山 傾聽歲月回響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作者:夏 清    時間:2021-09-10





      百集文獻紀錄片《山河歲月》是容量極大的一部紅色紀錄片,也是展示人物極多的一部紀錄片。全片共100集,每集25分鐘,總片長2500分鐘,以中共黨史重要節點或重大事件引領,從現實場景切入,通過人物展開敘述,在百集篇幅中講述了近千位黨史人物故事。


      《山河歲月》播出后,吸引了億萬觀眾,紀錄片和各種短視頻的累計收視和點擊達20多億人次。有關部門的統計數字顯示,網民對這部紀錄片的滿意度極高。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張軍鋒認為,像《山河歲月》這樣的鴻篇巨制,如何充分吸取以往成功的創作經驗,以新的思路、新的手段打造百年黨史影像,從整體謀篇布局、框架結構設計、全片敘述視角、影像風格設計,乃至每一集的故事展開、歷史細節呈現,無不是對主創人員的一個考驗,也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藝術創造工程。

      描繪大好河山,傾聽歲月回響。要讓觀眾看得見中國的大好山河,感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奮斗的百年歲月,是主創團隊始終堅持的創作理念。該片總撰稿、總導演夏蒙在策劃之初就表示:這部紀錄片在形式上將借鑒司馬遷的《史記》,要做一部紀傳體的文獻紀錄片,在中國共產黨百年黨史中凸顯人的作用,“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在人情的冷暖、人性的光輝中,注入歷史的細節,以史傳人、以人敘事。所以在每一集25分鐘的節目里,我們會講最少五六個人的故事,對人物可能是相對完整地介紹,也可能只是敘述這個人在某一個事件當中所起的作用。”他說。

      現在看來,已經完成第一季和第二季創作的這部文獻紀錄片達到了這個預期。如第二季表現的時間段,是從西安事變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的土地改革。在22集的篇幅中,主創團隊選取了150多個人物來講述和記錄黨史,根據人物在歷史進程中發揮的作用和重大歷史轉折關頭的具體表現,紀錄片對他們有的詳寫,有的略寫,如為新中國做出突出貢獻的100位英雄模范,敘述得就比較詳細。

      難能可貴的是,這部紀錄片在宏大敘事中還體現了國際化的視野,采用了第三方視角來看待中國共產黨的歷史。

      從抗戰開始到新中國成立,一直有一批國際友人關注著延安,關注著紅色中國。《觀察延安》一集通過美國人卡爾遜、史迪威、謝偉思對延安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印象,以“第三只眼睛”看待紅色中國,為今人留下國際視角下的特殊記憶;《不遠萬里》一集中,中國人民熟悉的國際友人白求恩、馬海德、林邁可等的故事被一一呈現;《紅色中國紀事》一集講述了紀錄片導演伊文思、戰地記者卡帕、攝影記者哈里森·福爾曼等在中國的經歷,他們的鏡頭,讓世界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中國,見證了一個偉大國家的新生。

      (作者為《山河歲月》項目監制)


      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