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畫聰明勝剪書,飛翔花鳥泳瀕魚。任他二月春風好,剪出垂楊恐不如。”這是清代文人對剪紙藝術的高度贊賞。
剪紙藝術自南北朝時期開始萌芽,隋唐之時風行,明、清時期剪紙手工藝術走向成熟,并達到鼎盛時期。剪紙藝術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源遠流長的民間藝術。嶺南剪紙更是根植于嶺南本土文化和民俗的民間藝術。
中秋佳節來臨之際,作為2021年“在粵”系列活動首期展覽“紅色禮贊紙寄初心——嶺南剪紙藝術精品展”配套活動,“遙寄中秋夢,巧剪迎中秋”——剪紙體驗課近日在廣東省文化館舉行。
參展藝術家、剪紙項目廣州增城區級代表性傳承人何丹鳳來到現場,指導市民朋友進行中秋主題的剪紙藝術創作。“我們的剪紙作品都是取自生活的題材,例如螃蟹加荷花,就是‘和諧’的意思。”何丹鳳說。
活動中,何丹鳳講解了剪紙圖案的繪畫技巧,并演示如何徒手快速剪出螃蟹、青蛙等剪紙作品。學現場市民們驚嘆于何丹鳳高超的剪紙技藝,爆發出陣陣歡呼和掌聲。
在現場的體驗環節,不少前來參與活動的學員都躍躍欲試。在何丹鳳的指導下,市民們陸續掌握了入門技巧,經過創作,一幅幅精美的剪紙在他們的手中成型,玉兔、桂花、孔雀等造型的作品躍然紙上、栩栩如生。
現場不少帶孩子參加活動的爸爸媽媽,也是第一次零距離接觸剪紙這項非遺技藝。一場體驗課下來,不僅孩子們收獲了一節生動的非遺課,家長也因此獲益良多。“小孩子很開心,我也學到了剪紙的方法,以后逢年過節就可以在家里剪紙了。”一名市民說。
據了解,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舉辦此次體驗課,希望通過精致細膩的剪紙作品,讓市民領略多彩的嶺南文化藝術魅力,激發他們對嶺南傳統文化的好奇心與學習熱情,同時豐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據悉,“紅色禮贊紙寄初心——嶺南剪紙藝術精品展”在廣東省文化館一樓展覽廳展出,將持續到9月27日。
記者:程景偉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