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布上,老者手拿樂器彈唱,青年男女歡快載舞,四周堆滿了豐收的糧食……76歲的熱合曼·阿皮孜左手握筆,蘸著黃色顏料輕輕地向畫布進行最后點綴。“這是我最愛的一幅畫,原版曾經在法國巴黎展出,我近來又復刻了一版。”
熱合曼·阿皮孜是新疆喀什地區麥蓋提縣庫木庫薩爾鄉的“刀郎農民畫師”,作畫已有55載。“畫畫的工具在變,畫的內容也在變。不變的是我對‘刀郎農民畫’的感情,我一直用它來記錄生活變化,很有成就感。”
“最初是用木枝在地上畫,后來用煤塊在墻上作畫。隨著生活越來越好,大家用上了顏料和畫布。”熱合曼·阿皮孜回憶,自1986年完成第一幅作品,至今已完成超1萬幅作品,并帶出了300多名徒弟。
刀郎文化是一種民間文化,發源于喀喇昆侖山的葉爾羌河流域。麥蓋提縣庫木庫薩爾鄉則是“刀郎農民畫”的發祥地。記者近日赴當地采訪了解到,經20余年的精心培育和發展,麥蓋提縣刀郎農民畫呈蓬勃發展之勢。
“麥蓋提縣在庫木庫薩爾鄉原有建筑的基礎上,整體規劃,合理布局,打造了集創作、培訓、展示、銷售、民俗民風體驗等為一體的景區,將刀郎文化的魅力在這里集中展現。”庫木庫薩爾鄉黨委書記張軍說。
記者在麥蓋提縣“刀郎畫鄉”景區看到,一幅幅畫作用色大膽鮮艷,內容反映當地農村勞動成果、民風民俗、日常生活等。“你看,早期是騎自行車,現在有了高鐵。這幅是記錄醫務工作者‘抗擊疫情’的。”熱合曼·阿皮孜向記者介紹。
“畫風貼近生活,兼具了農民的生活想象力和藝術創造力,所以作品很吸引人。”庫木庫薩爾鄉文化站站長徐家巍稱,“近年來,2800余幅畫作多次在國內外展出;1000余幅作品被國內外知名展館收藏。刀郎畫鄉現有知名畫師300余人,繪畫愛好者800多人。”
農忙時耕作,農閑時作畫。“刀郎農民畫”逐漸成為當地民眾重要文化載體。為保護傳承這一文化,當地每年舉辦多期刀郎農民畫培訓班,組織農民畫家赴其他城市參觀學習。此外,當地為畫家傳承人每年補助3000元5000元(人民幣,下同),鼓勵他們持續創新創作。
“通過賣畫和墻繪,今年賺了4萬多元。沙漠、胡楊等自然景觀、維吾爾族木卡姆藝術表演等作品最受游客喜愛。”農民畫家西熱艾力·熱合曼告訴記者,大多農民畫家是在耳濡目染下產生興趣,后師從長輩,并以此為業。
近年來,“刀郎畫鄉”景區不斷豐富內涵,打造有刀郎畫鄉工藝品展區、消費扶貧直播間等區域,并將農民畫從紙上“搬”到了文創產品上,設計出紀念盤、明信片、冰箱貼、農民畫絲巾等近10種衍生品。
“‘刀郎畫鄉’景區曾年接待國內外游客逾12萬人次,農民畫也成了增收的新路徑。”據張軍介紹,該鄉農民畫銷售價單幅達800元至1000元,最高價曾拍賣到1.8萬元,農民畫家的繪畫年收入增加到1萬至5萬元。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