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仰韶出發續寫文化傳奇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10-18





    本報評論員

      仰韶彩韻傳千年,百年考古再出發。在仰韶文化發現和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代表黨中央向全國考古工作者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強調發揚嚴謹求實艱苦奮斗敬業奉獻的優良傳統,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考古工作和文化發展的關心和重視,對考古工作者的關愛和激勵,進一步增強了我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覺,必將推動新時代考古工作和文化發展不斷開創新局面。


      河南是中國現代考古學的搖籃。1921年仰韶村遺址的發掘標志著中國現代考古學的誕生。仰韶文化是我國分布地域最大的史前文化,共涉及河南、陜西、山西等10個省區,是我國延續時間最長的考古學文化,年代跨度距今約7000至4700年,代表了中國新石器文化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階段。仰韶文化的發現,第一次證實了中國存在先進的遠古文化,點亮了“中華文明的第一縷曙光”。長達一個世紀的發掘過程,更讓仰韶文化成為中國現代考古學最好的見證。

      考古每向前一小步,我們對歷史文化的了解就向前一大步。河南是文物大省、考古大省。以仰韶文化發掘為起點,河南考古工作迎來重大契機,取得累累碩果,殷墟“最早的中國文字”記載遺落的歷史,二里頭讓世人見識“最早的中國”,雙槐樹遺址揭開河洛古國神秘面紗……考古工作者為中國現代考古學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貢獻了河南力量。

      百年考古百年輝煌,為我們留下諸多難以磨滅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不能忘懷,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風餐露宿、青燈黃卷,“衣帶漸寬終不悔”潛心發掘,“上窮碧落下黃泉”探索真相,將零落的歷史遺存拼湊起來,把更完整的形象展現給世人,其深厚的愛國情懷、堅定的學術志向、頑強的工作作風值得深入學習。

      不能忘懷,探究文明起源、理清歷史脈絡永無止境。在中原這片古老而厚重的大地上,蘊含著中國歷史文化的“根”與“魂”。在研究仰韶文化基礎上,著名學者嚴文明提出多元一體“重瓣花朵”理論,揭示了中國史前文化統一性與多樣性的辯證關系。居于花心位置的中原,與層層疊疊的花瓣一起,交相輝映,綻放文明之光,啟示我們在重大考古問題上繼續探求未知,揭示本源。

      不能忘懷,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河南博物院、龍門石窟等屢登熱門旅游地榜單,“只有河南”演出喚醒人們內心深處的記憶,考古熱、文物火、國風炫……事實一再證明,文化從來都不是養在深閨,藏之名館,而是根植于血脈。傳統文化具有無限魅力,充分挖掘其潛能,往往就能大放光彩。考古盡管是小眾而專業的,但文化卻是大眾的。每次重大考古活動,也是一次傳統文化的宣傳普及,讓我們對文明的理解和認識日漸深入,讓考古和社會結合更緊密。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邁向現代化河南建設新征程,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了解中華文明的發展脈絡和歷史規律,文化自省從未如此深刻,文化自覺從未如此清晰,文化自信從未如此堅定。扎實做好新時代文物和考古工作,就要加強遺產保護,守護歷史文脈、傳承文化基因;做好研究闡釋,更好尋根溯源、揭示文明脈絡;推進合理利用,加強活態展示、推動創新發展;堅持開放合作,深化文化交流、促進文明互鑒。

      立高山之巔,方見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覺長風浩蕩。以百年考古為契機,深入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堅定文化自信,強化文化擔當,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原大有可為


      轉自:河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