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河題材舞臺藝術作品掃描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作者:劉 淼    時間:2021-11-23





      黃河文化既包含中華民族在數千年歷史進程中形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包含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創造的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民族危亡之際,一首《黃河大合唱》發出全民族抗戰圖存的怒吼,歌頌了中國人民堅韌不拔的斗爭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文藝工作者積極發揮文藝引領作用,充分挖掘黃河題材,生動演繹黃河故事,推出不少昂揚向上、多姿多彩、怡養情懷的精神食糧,推動黃河文化廣為弘揚、深入人心。

      《黃河大合唱》點燃燎原烈焰

      說起黃河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就不得不提到《黃河大合唱》。這部中國現代音樂史上最偉大雄壯的合唱作品,從1939年3月在陜北的窯洞唱起,如燎原烽火,轉眼間燃遍全中國,在前方抗日戰場上,在敵人后方的游擊戰區,在城市,在鄉村,它像一束火把,鼓舞著中華民族浴血奮戰;它也是一簇火種,點燃了燎原的漫天烈焰,趕走日本侵略者,重建中華民族美麗的家園。

      作品共分為8個樂章,分別描繪了黃河船夫、黃河兒女、黃河水、黃河情、保衛黃河、黃河怒的生動形象和場面。樂曲加入詩朗誦和《滿江紅》《義勇軍進行曲》的旋律素材,結合高亢有力的船夫號子,通過混聲合唱、男中音合唱、配樂詩朗誦、男女生二重唱、女高音獨唱、齊唱等方式,讓整部作品充滿雄偉厚重之感。

      之后,鋼琴協奏曲《黃河》在《黃河大合唱》的基礎上,將篇幅進行凝練,將思想內涵予以繼承,成為器樂作品中的又一力作。其中,鋼琴模仿民族樂器的演奏手法,不僅充分挖掘了鋼琴演奏技巧,還對民族化風格進行了大膽探索。在創作上,《黃河》既完成了藝術形式的創新,又實現了對《黃河大合唱》的經典延續。

      “雙演結合”展示黃河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反映黃河文化的文藝作品陸續涌現。中國交響樂團多次演繹《黃河大合唱》、中國歌劇舞劇院編排舞蹈《黃河》;山西省推出大型歌舞《天下黃河》《黃河情韻》《九曲黃河》、交響組曲《黃河壁畫》等;陜西省創作了話劇《柳青》《路遙》等展示黃河精神哺育下人民的作品;山東省推出《黃河入海》《大河開凌》《一號村臺》等作品;河南省打造旅游演藝項目《黃帝千古情》;青海省創作民族舞劇《大河之源》;寧夏回族自治區演出了交響組曲《黃河金岸》、舞蹈《甜甜的黃河水》等;甘肅省則在近期推出了隴劇《大禹治水》等作品。

      除了形式豐富、題材多樣的各類黃河題材舞臺藝術作品,黃河沿岸各地還通過文化節慶活動和創作季、演出季等展演展覽平臺,大力推廣黃河文化、弘揚黃河精神。

      2020年9月,由文化和旅游部聯合黃河流域九省區舉辦的黃河流域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展播活動,是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積極開展黃河主題舞臺藝術作品創作階段性成果的集中展示,旨在發揮好優秀舞臺藝術作品的示范引導作用,引領更多的文藝工作者講好“黃河故事”,傳承黃河文化,弘揚黃河精神。在半個月的時間里,展演以“劇場+網絡”的形式將9部黃河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呈現給觀眾。其中開幕式演出《黃河入海》大型音樂會線上、線下觀看人次達到2216萬。

      今年4月至5月,由河南省鄭州市政府主辦,鄭州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承辦的“黃河文化月·黃河流域舞臺藝術精品演出季”舉行。此次演出季劇目豐富多樣,涵蓋了舞劇、民族管弦樂、豫劇、交響樂等多種藝術類型,9部作品體量飽滿、藝術語言豐富,具備廣闊的文化視野和深刻的學術思考,在線上演播和線下展演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轉自:中國文化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