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沉睡的手抄版傳統曲藝腳本“活起來”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7-19





      “此次首先出版的木板大鼓《吳越春秋》(田玉福口述版)是館藏‘六部春秋’中的第二部長篇曲藝腳本,全書共計70多萬字,保存最為完整。”在7月17日召開的“河北省傳統曲藝腳本挖掘整理搶救項目”學術研討會上,省藝術研究所副所長趙惠芬希望,通過這些珍貴腳本的出版,讓沉睡的手抄版珍貴資料重新“活起來”。


      曲藝作為一門表演藝術,是用“口語說唱”來敘述故事、塑造人物、表達思想感情并反映社會生活的。因此,以文字方式記錄的曲藝腳本少之又少。“一直以來,曲藝傳承都是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進行。由于近年曲藝演出市場萎縮,經系統性挖掘整理,形成完整和規模的成套鼓詞的曲藝腳本比較罕見。”趙惠芬介紹,依托省藝術研究所館藏的45部,121卷,約1500萬字左右的手抄版傳統曲藝腳本,2020年上半年,該所啟動了河北省傳統曲藝腳本挖掘整理搶救項目。

      面對眾多珍貴的手抄版文字資料,挖掘整理工作應從何處入手?經反復探討、選擇,木板大鼓《吳越春秋》(田玉福口述版)最先進入了專家們的視線。在趙惠芬看來,選擇《吳越春秋》優先出版,首先是因為在現存45部曲藝腳本中,該腳本保存最為完整,字跡也較為清晰,便于由簡入繁地開展搶救保護工作,為后續的工作積累經驗。同時,在流傳較廣的“六部春秋”中,《吳越春秋》影響力較大,范蠡與西施、臥薪嘗膽等故事在聽眾中廣為流傳,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另外,《吳越春秋》在風格上融合宮廷、魔幻等元素,對后世在歷史演義創作上具有較大影響。

      翻開這部曾經膾炙人口的木板大鼓《吳越春秋》腳本,松棚大戰、隔江斗法、冰凍錢塘等經典段落描述很完整,引人入勝。“這些傳統曲藝腳本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同時又具備濃厚的文學價值。對其進行挖掘整理搶救,不僅是對河北曲藝文化的保護,更是對我國曲藝傳統資源的保護,同時對古代文學研究具有重大意義和價值。”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易衛華稱,從研究者的角度著眼,他建議在編輯整理過程中,應盡量尊重手抄版腳本原貌,讓后人能夠看到它最初的樣子。

      曲藝保護傳承是一場“接力賽”,不僅需要文本保護,更需要進行創新性轉化,做好活化利用的功課。“與圖書館合作,做好文本數字化掃描保存,可以提升這些珍貴資料的利用率。”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所長吳文科建議,要以學術專業眼光進行編校整理工作,做好文本的方言、口語等地域特色的保護和傳承。同時,可聯合專業院團,復排這些珍貴的傳統曲藝劇目,真正確保傳統曲藝腳本能保護好、留得下、傳得開。

      目前,河北省正在積極推進傳統曲藝手抄本搶救項目。“我們希望這些產生、流行于民間,保留了傳統曲藝原生態,蘊含著豐富民間舞臺演出信息的曲藝腳本,不僅能留下文字,更能夠重返舞臺,真正實現傳統曲藝的活態傳承。”趙惠芬說。



      轉自:河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