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人眼中作為廢物被丟棄的蛋殼,在田吉文看來,卻是手心里的寶貝。他手握刻刀在蛋殼上游走,日月山川、人物肖像、文字景物、花鳥蟲魚逐漸呈現……毫厘之間承載了大千世界。
田吉文是甘肅省酒泉市金塔縣人,2003年,17歲的田吉文從老家到新疆哈密,在一家酒店做學徒,跟隨師傅學果蔬雕刻。由于勤學苦練,他的雕刻技術長進很快,并連續2年獲得哈密瓜節雕刻大賽團體二等獎。
有一次,他偶然從網上看到藝人在又薄又脆的蛋殼上刀起刀落,最后創作出精美的藝術品,這讓他十分著迷。于是,田吉文便萌生了學習蛋雕技藝的想法。
為了鉆研蛋雕技藝,他經常在網絡上觀看視頻,練手感、練力度。處理蛋殼、構思、繪圖、雕刻、修整……經過一系列精細的步驟后才能完成蛋雕創作,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可謂刀刀充滿驚險,手勁兒大了,蛋殼容易破,手勁兒小了,層次感很難體現出來。”田吉文說,蛋雕是一項考驗人的工藝。
“一開始,總是把握不好力度,眼看作品就要完工了,一不小心弄破蛋殼,就只能從頭再來。”他說,因為蛋殼非常薄,且自己是新手,只能在上面做浮雕,為了完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犧牲”三四十多個雞蛋是家常便飯。即便蛋殼常常破碎,但他從不灰心。
近年來,田吉文嘗試采用鴕鳥蛋殼等作為材質,綜合運用陰刻、陽刻、浮雕、鏤空雕等多種手法,創作出精美作品。3年雕出了幾百件作品,其中有六七十件精品。
大膽創新、創作現代作品是田吉文現在主攻的方向,網絡、書籍、生活等都是他的靈感來源。作品《人的一生》創作靈感源于同名的網絡漫畫,共用10個蛋雕講述了一對男女從相識、戀愛、結婚、生子等一生的幸福生活,把這個故事“搬到”蛋殼上花費了他5個月的時間,運用了多種雕刻技法,整體布局合理協調,人物表情生動自然,表現元素一應俱全。
“手一抖刻錯了,那就前功盡棄了。”田吉文說,無論刻過多少個雞蛋,每次拿起刻刀,他都如履薄冰。在他看來,創作每件作品都要用雕刻第一顆蛋的心來完成。
經過刻苦努力,田吉文的技藝日漸成熟,并于2020年被酒泉市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金塔蛋雕傳承人。
一件件蛋雕作品和惟妙惟肖的圖案,寄托著田吉文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與追求。談起田吉文的愿望,他希望能夠把蛋雕技藝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學習蛋雕,把蛋雕非遺傳承發揚光大。(盧玉)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