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學校開設非遺保護相關專業和課程”“加大非遺師資隊伍培養力度”……讀完日前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全國政協委員田靜很激動:自己的建議在文件中得到體現,履職盡責的勁頭更足了!
田靜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水紫陶燒制技藝云南省代表性傳承人,她17歲學習紫陶燒制,2009年帶第一批徒弟,2018年成立紫陶技能傳習中心……十多年來,她以公益培訓的方式教授上百名貧困地區青年和農村婦女學習紫陶制作技藝,帶領群眾增收致富。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田靜覺得自己應當為非遺技藝的保護與傳承發揮更大作用。她幾乎考察了云南省內所有的非遺技藝,了解其他非遺傳承人的困難和訴求。田靜發現,很多優秀的非遺技藝存在后繼無人的情況。
“要想發揚非遺技藝,需要在職業院校開設非遺技藝專業。”田靜認為,非遺技藝有歷史底蘊、文化內涵和產業價值,職業院校具備勞動優勢、技能培訓優勢,二者結合,既是非遺傳承事業所急,也是職教突破發展所需。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田靜提出《關于少數民族地區職業學校增設非遺技藝專業的建議》的提案,建議在少數民族地區職業院校開設非遺專業,吸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擔任外聘教師或實習導師。今年,她又帶來了《關于在少數民族地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職高)增設非遺技藝師資的建議》,推動非遺傳承教育與職業教育深度融合。
“有些地方已經在職業院校開設了非遺技藝課程,聘請代表性傳承人擔任客座教師,這是好的開始。”在田靜看來,非遺技藝傳承與職業教育的結合可以更緊密,“非遺技藝應作為職業院校的常設專業,組建專門的師資隊伍,建立長效培養機制,培養更多非遺技藝人才”。
轉自: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