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考古現場,尋找先人遺跡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作者:于山 錢潔瑗    時間:2021-11-15





      歷經4年考古,位于衢州市衢江區云溪鄉的西周時期高等級墓葬群,已確認為迄今江南地區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西周土墩墓群,目前出土了西周青銅車馬器及大量玉器,被專家認定為極有可能是僅有零星記載的“姑蔑國”王陵區。

      在云溪鄉孟姜村西周古墓現場,考古工作已經進入了尾聲。西周古墓在衢江左岸層層疊疊的丘陵中沉睡近3000年后終于醒來,讓人對史書上只有只言片語的姑蔑國歷史有了更多的期待。

      近日,我們跟隨考古工作者走進古墓考古現場,尋找曾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先人遺跡。

      清理瓷片

      古墓外圍了一圈壇子

      江邊的古墓現場和衢江新城隔江相望。這里江景秀美,現在已是一個網紅打卡地。而讓人沒想到的是,埋藏在地下的東西更加精彩。

      沿著緩坡,爬上3號墩,這距離江面最近的一個土墩墓,也是這次考古中發現的規模最大、出文物最多的古墓。殘留的土墩直徑約70米,是浙江地區同時期最大的土墩墓,出土各類隨葬品約200余件(組)。其中以原始瓷器最為精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館員張森說,結合碳14同位素測年和對出土器物的分析,這批墓的營建時間應該是從西周早期至西周中期偏晚。

      現場考古人員搭建頂棚,做起圍擋,安裝了監控攝像頭,確保安全。整個土墩、主墓室的結構,以及所有的出土文物,正是他們一點點從土層中小心翼翼清理出來的。

      跟著張森,我們來到古墓的外圍。雖然3號墩主墓室的考古工作已經基本完成,但不久前他在土墩外圍有新的發現。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深入,古墓的堆土范圍比預想的還要大。“目前看來,整座山都是古墓的堆土。”張森說,在土墩墓堆土外圍上,他發現了陶瓷碎片,看起來,土墩似乎曾被壇子圍了一圈,這是目前在其他土墩墓上還沒有發現的。

      文物是如何從土中取出的?將土層里發現的陶瓷物件取出來是個耐心活。年代久遠,這一圈壇都已破碎。考古人員將最表面耕土層的土壤全部清理,拍了照片,并對碎片進行編號,方便以后的修復。把陶瓷片取出來看起來沒有太大的難度,關鍵是不能傷到文物。

      回字紋是近3000年前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先民的手藝,但是,這座墓葬為什么要把陶瓷壇子埋葬外圍?壇子里裝了什么?這些仍然是未解之謎。

      調查線索

      百越地區玦的“復興地”

      早在1983年,文物部門就已經發現衢江、廟源溪兩江匯合處,有多個土墩。2018年,在云溪鄉廟山尖的考古中,出土了青銅器等大量隨葬品,其中包括青銅車馬器、劍、戈、鏃等兵器和工具,轟動一時。2019年,經國家文物局批準,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衢江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對孟姜村南部的三座土墩墓進行搶救性發掘。這是衢州市境內發現的最為集中的一處土墩墓群,目前,文物部門對已經發現10座墓葬中的6座進行了正式發掘。

      土墩墓流行于西周至春秋的江南地區,先民在平地修建土墩,再將死者葬在墩頂。我們來到1號墩,看見了類似人字形屋頂的結構,這是人字形槨,在發掘過程中,張森特意留了一段土墻,展現墓中人字形槨發現時的樣子。這種棺槨最早在勾踐父親允常的印山越王陵中發現,人字形槨也被認為是越國王陵的特點。而在這次考古中,三座土墩墓里都發現人字形槨。在1號墩人字形槨部分區域,木棺、骸骨已經化為塵土,除了人字形槨頂坡面上的碳,已經沒有明顯的痕跡可尋。張森根據土層和土質的區別,大致推測出了棺槨曾經所在的位置。

      考古工作就是一層層剝開黃土,抽絲剝繭發現古老的線索。這是一個慢活,可能一整天都沒有收獲,也可能填補歷史的空白。

      這里的一個重大發現是“玦的復興”。墓中出土了6組玉玦,單體數量約200件。目前已知的玉玦最早出現在黑龍江小南山遺址,距今已有9000年歷史。此后,它又出現在距今8000年的內蒙古興隆洼遺址。隨后,玉玦“南下”到長江下游地區,出現在馬家浜、河姆渡等遺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向明研究員說,在那以后,玉玦消失了一段時間,到商周時又復興了。此次出土玉玦的區域,應該是商周時期百越地區玦的“復興地”。這種成組的玦飾甚至傳播到了戰國到西漢前期的滇國,也就是今天的云南一帶。

      繼續勘探

      收集更多有利證據

      “這里是什么級別的古墓?”站在古墓邊,我們問。“是王陵級大墓。”張森給出了自己的判斷。在《國語》《吳越春秋》等典籍中“於越納姑妹珍”“西至于姑蔑”“至于姑昧”的文字記載中,商周時期,越國的西面,也就是今天的金華西、龍游、衢州東一帶,存在一個名為“姑蔑”的族群。古墓在時間和地理上,都和史料中提及的姑蔑高度重合。這種重合會是巧合嗎?或許,距離真相已經很近。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田正標曾主持發現了首座越國高等級貴族墓園,他說,孟姜一號墩的營建方式與后世的越墓有不少相同點,其墓葬等級在西周的越地中是最高的,當屬王陵級大墓。

      除了這些土墩墓外,在衢江地區共發現商周時期遺址19處,主要集中在衢江北岸地區,這些發現讓考古工作人員特別振奮。張森說,接下來,在此次衢江區高等級土墩墓群的發現基礎上,他們將進一步在周邊約150平方公里區域開展考古調查勘探,尋找其他土墩墓、聚落遺址、手工業遺址的分布范圍及布局結構等更有利的證據。

      衢江土墩墓群的考古發現,也吸引了全國各地考古專家。早在2020年12月,一批文物考古專家匯集云溪考古現場考察研討。當時,關于“姑蔑王陵”的推測認同度很高。今年11月10日,在“浙江考古與中華文明”新聞發布會的第二天,中國社會科學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等考古文博單位多位專家齊聚衢江區,召開了衢江區云溪土墩墓群考古成果專家座談會,基本達成了衢江區西周土墩墓群極有可能是姑蔑國的王陵這一共識。

      出土的數百件原始瓷器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考古工作者從來沒有見過的器型,或許就藏著解開更多姑蔑國之謎的鑰匙。


      轉自:浙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