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新絳縣著名的絳州鼓樂,近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無形文化遺產。這是由中國藝術研究院推薦,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在亞太文化中心網上公布的。
山西是鼓樂的故鄉,新絳更是鼓樂之鄉。絳州鼓樂,是新絳縣的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鼓樂在新絳縣流傳了千百年,是凝聚和沉淀了黃河兒女千百年的優秀傳統文化。絳州鼓樂粗獷渾厚、慷慨激越、熾烈灑脫、剛勁奔放,憑借鼓板鑼鈸、管弦絲竹,發揮了鼓的每個部位最佳音響,擊鼓技法獨特,奏擊的曲調經久不衰,運用花敲干打,以豐富多變的音樂語匯,被譽為山西鼓樂藝術“三大絕”的首絕,中國鼓樂藝術中的“國之瑰寶”。其剛勁時,音域粗獷寬廣、大氣磅礴、虎虎生威;溫柔時,則柔和細膩,如春風化雨、沁人心脾。豐富多變的技法,剛柔并濟的優美旋律,令人賞心悅目,如醉如癡。近年以來,經過挖掘、凝練、編排,已發展為十幾個樂譜。它以細膩、粗獷、形象、逼真的鼓點演練出《秦王點兵》《廈坡滾核桃》《老鼠娶親》等膾炙人口的名篇。
這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無形文化遺產的有10種音樂、舞蹈、戲劇。它們分別是藏戲、福建南音、絳州鼓樂、錦州笙管樂、昆劇、梨園戲、蘆笙、古琴、泉州木偶、儺戲。
轉自:山西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