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工業遺產“活起來”“火下去”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作者:孫大衛    時間:2022-01-06





      剛剛過去的元旦小長假,不少人選擇帶著孩子到位于沈陽市鐵西區的中國工業博物館參觀。光看還不夠,從機車、機床中走出,還可以到東行兩公里的1905文化創意來場現實版“體驗”。在廠房中逛逛、買件“鋼鐵文創”、嘗嘗“工廠食堂餐”……體味久違的“舊味”。


      近日,國家工信部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工業遺產名單,沈陽造幣廠成功上榜,為遼寧國家級工業遺產名錄再添新枝。

      截至目前,工信部已評定了5批共計194個國家級工業遺產,其中我省12個入圍,總數位居全國第三位,占比6.2%。目前,省級工業遺產認定正在積極籌劃中。

      遼寧,是中國工業化進程的縮影和代表,是公認的中國工業奠基地之一。“共和國工業長子”“新中國工業的搖籃”等閃光的標準,深鐫于歷史的河床之上。而韻味獨特的遼寧工業遺產,則作為重要的物質載體,見證著昨日的輝煌,孕育著明天的希望。

      諸多第一,“重”點鮮明

      工業遺產,是指在工業長期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技價值、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經認定的工業遺存。

      遼寧的近代工業化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是我國較早進行工業化發展的地區之一,遺存豐富、價值豐厚。在新中國成立后重工業基地快速發展,改革開放以來現代工業的調整、改造和轉型發展這一過程中,遼寧先后建設了24項156個重點項目12個工業基地城市,為實現國家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作出了突出貢獻。

      據統計,僅1949年至1958年10年間,遼寧工業就為共和國創造了118個工業第一。也正是這些“第一”的廠礦為遼寧留下了豐富的工業遺存,造就了我省獨具特色的工業遺產資源。

      在行業類型上,以“重”為主。遼寧選擇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道路和模式,工業遺產也集中分布在與重工業發展息息相關的煤炭、石油、電力等能源行業,鋼鐵等金屬冶金行業,機器加工和機器制造行業以及鐵路、港口等交通運輸行業。

      在空間分布上,遼寧工業遺產表現出突出的鐵路軸線分布、城市帶區域分布和城市內集聚分布的規律。這主要是由于近代工業依賴生產資料和工業產品的輸送,因此遼寧工業遺產均與鐵路網絡關系密切,并圍繞鐵路、港口等交通樞紐、工礦企業形成了許多工業城市。

      多維開發,增強體驗

      “工業是遼寧的‘根’、工業精神是遼寧人的‘魂’。近年來,喜歡工業遺產的人越來越多,不僅是因為‘回憶殺’,更是因為其中蘊藏著的厚重文化。”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讓工業文化“香味四溢”,讓鋼鐵“銹帶”成為生活“秀帶”,我省一直在努力。

      2017年工信部啟動了國家工業遺產認定試點工作,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積極爭取指導和支持。在工信部開展的國家工業遺產認定試點工作中,我省被確定為8個試點省之一。

      科學引領,規劃先行。我省先后出臺了《推動老工業城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 打造“生活秀帶”工作方案》《推動老工業城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實施方案》《遼寧省推進工業文化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等相關方案,加強對物質形態、制度形態和精神形態的工業遺產進行有效保護,促進工業遺產價值提升。

      讓大鋼塊“活”起來,把老物件“用”起來,沒什么比“體驗”更有說服力。

      每到冬天,對于攝影愛好者而言,鐵煤蒸汽機車博物館都是不能錯過的好地方。 “現在能‘動’的蒸汽機車太少了,我們這兒有站臺、有鐵軌,機車奔跑時吐出的白煙,就是對游客最大的吸引力。”鐵煤蒸汽機車博物館館長劉春山表示。

      我省加強對有保護價值的歷史廠區進行規劃改造,采取多種方式加以保護利用。目前,鞍山鋼鐵廠生產車間改建成鞍鋼工業博物館、沈陽老龍口酒廠開展工業遺產旅游、大連冰山鑄造廠辟為大連冰山慧谷文化創意園區等措施,均取得良好效果。

      接下來,我省將繼續做好國家工業遺產推薦申報工作,指導省內國家工業遺產項目單位開展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工作。積極開展省級工業遺產認定,深入開展我省工業遺產專題研究,不斷完善遼寧省工業遺產名錄。

      鏈接

      列入前五批國家級工業遺產名單的工業遺產

      第一批:鞍山鋼鐵廠、旅順船塢、本溪湖煤鐵公司

      第二批:沈陽鑄造廠、國營慶陽化工廠

      第三批:撫順西露天礦、營口造紙廠、大連冷凍機廠鑄造廠

      第四批:老龍口酒廠、大連造船廠修船南塢、阜新煤炭工業遺產群

      第五批:沈陽造幣廠


      轉自:遼寧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