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好文化遺產保護的福建故事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作者:吳旭濤    時間:2022-01-11





      新年伊始,福州馬尾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新館、倉山煙臺山等地成為熱門文化打卡點。這些文化遺產近期申遺步伐加快,也引起社會各界關注。這是“后世遺”效應加速顯現的一種表現。2021年7月,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在福州舉辦,“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成功入列,產生了很大影響。

      世遺大會在福州舉辦期間,文物保護的福建故事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其中,“一座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福建船政是中國自主引入西方先進技術且成功轉化的突出案例”等,受到專家的高度認可。大會閉幕后,“后世遺”效應明顯,極大帶動了人們關注文化遺產的熱情。比如,煙臺山每到周末、節假日人氣火爆,船政文化遺址研學熱情高漲等。相比之下,大家過去注重好玩好看,如今更關注背后故事。

      這些新現象,對文化遺產保護和科學活化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為有關部門加快推動申遺相關工作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就在近期,福州煙臺山歷史風貌區、三坊七巷、福建船政文化史跡等相繼提出申報世遺,相關的論證、規劃編制、遺跡保護等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

      如何用好“后世遺”效應?相關部門應當抓緊采取針對性強的措施,提高實施成效,才能避免一陣風。

      首先,建章立制,務求長效。這方面,我省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已有良好的傳統,比如1991年福州議定“四個一”機制,當地文物保護事業由此掀開嶄新一頁。目前,福州對啟動申遺的各個項目,提出“完善一套申遺工作機制、確立一個申遺計劃、組建一支智囊隊伍、開展一批課題研究、實施一輪保護工作、啟動一系列策劃宣傳”等做法。我們要傳承好相關理念和做法,建立保護管理、活化利用等機制,確保相關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進。

      其次,樹立正確觀念,避免本末倒置。文化遺產參觀、研學熱會帶來相應的經濟效益,不可否認,這也是相關部門申遺熱情高漲的原因之一。因而,需要注意和重申的是,申遺是為了更好的保護,經濟效益只是其延伸。倘若為了經濟效益把文化遺產當成景點來開發,容易陷入本末倒置的誤區。事實上,文化遺產保護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文物保護觀和經濟發展觀,切忌為了短期經濟利益忘了保護的初心。

      最后,“軟”“硬”兼施,融合發展。對于申遺,相關部門加大“硬件”投入不難,難的是提升“軟件”建設。近幾年,福州馬尾下大力氣引進船政文化人才,重新梳理相關文化歷史,今年初開館的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新館把船政研究從歷史研究提升到文化研究,成功吸引市民關注。我們要重視人才支撐,靜下心、沉下氣搞研究,挖掘申遺項目的價值,生動地將其擺在群眾面前,進一步講好文化遺產保護的福建故事。


      轉自:福建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