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級非遺項目“黎侯虎”傳承的虎年契機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作者:作者 劉小紅    時間:2022-02-10





      10日,正月初十,依舊忙碌在民俗展會上的李小梅十分開心,因為其制作的黎侯虎非常受民眾青睞。


      恰逢虎年,李小梅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黎侯虎項目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自去年10月以來,就一直忙著趕制來自海內外的黎侯虎訂單。

      “年前一直忙到除夕下午才回家,大年初一中午,就又開始忙活了。”李小梅告訴記者,相比往年,今年訂單暴增,還接到了不少海外訂單,雖然忙累,卻很開心。

      黎侯虎,也稱布老虎,是流行于山西省黎城縣黎侯鎮、停河鋪鄉一帶的民間老虎布藝,因黎城古稱“黎侯”而得名,是黎城縣民間手工技藝的一朵奇葩。

      黎侯虎起源于商周時期以虎為圖騰的民俗,后經過3000年歷史演變,逐步完善定型于今天。其造型生動、威風凜凜,在民間有賜福、鎮宅、生財等文化內涵,被譽為“中國第一虎”。

      作為傳承人,李小梅從事黎侯虎制作已數十載。據其介紹,在她老家黎侯鎮北桂花村,村民們家中遇生孩子或有喜事的時候,均會擺放黎侯虎寓意賜福增壽、安家生財。

      由于李小梅家中長輩會制作黎侯虎,經常幫鄰里縫制,受長輩熏陶,李小梅自小就對黎侯虎情有獨鐘,經常幫助爺爺奶奶以及父母親制作一些小配件。漸漸地,她對制作黎侯虎的全過程了然于心。

      起初,黎侯虎只在黎城縣一帶被人熟知。直至1998年農歷虎年,黎侯虎被定為生肖郵票圖案,很快聞名全國。2008年7月,黎侯虎被正式確定為北京奧運會民間工藝參展品,它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再一次引起關注。

      揚名海內外的黎侯虎,使得民眾需求量暴增。那時,精通于制作黎侯虎的李小梅和家人,每天夜以繼日地制作黎侯虎,還雇傭村中婦女制作小配件。即使這樣,也依舊不能及時完成源源不斷的訂單。

      出于對黎侯虎的熱愛,2008年那年,34歲的李小梅辭去護士工作,與父親一起從事黎侯虎制作。

      多年來,李小梅始終如一地堅持著對黎侯虎的熱愛與進一步發揚光大的信念。黎侯虎作為傳統代表工藝品,雖然曾經風靡一時,可是在熱度退去后,黎侯虎的現狀依舊是不盡如人意。

      作為傳承人,李小梅對黎侯虎的未來充滿擔憂。擔憂之余,李小梅積極尋求解決辦法。她認為,創新產品,讓黎侯虎產品多元化、更加貼近生活才能讓黎侯虎工藝持久。當前,李小梅正在積極打造黎侯虎多元化產品。

      “黎侯虎想要得到市場認可,需要反復與市場融合,從挖掘、研發、再到遍地開花,是需要時間積累的。幸好,我還年輕。”李小梅說,如今,虎年再次讓黎侯虎被大眾廣知,參展期間,制作的布老虎小掛件十分招小朋友喜愛。

      “因為是虎年,購買黎侯虎的民眾很多,這也是宣傳黎侯虎的好機會。”李小梅說。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