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漸深厚的自信,讓我們逐漸放下了對金牌的執念,轉向對“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奧林匹克精神的深刻認識。這種自信,在于開放、包容、團結、互鑒,在于對美好未來的不懈追求,也在于對一些基本價值、基本立場的堅定不移
一場簡約、歡樂并不失浪漫的閉幕式,為北京冬奧會畫上了圓滿句號。人們不禁想起那場堪稱溫暖、從容、簡約且充滿世界視角的開幕式,和這些天里一個又一個瞬間。從二十四節氣到一片片雪花,從運動員手中的海派絨線編結花束到頒獎禮服上的“瑞雪祥云”,各種細節呈現“中國式浪漫”,彰顯著文明大國的文化底蘊。
“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文化自信是多么重要。”開幕式后,張藝謀導演曾如此感嘆。冬奧會,確實是一個讓人重新審視“自信”、學會“自信”的絕佳平臺。這屆冬奧會,中國運動員創下了金牌和獎牌數量的新高,而我們在金牌面前已經學會不急不躁、從容淡定。有很多與金牌無關的畫面,同樣在人們心中定格。
比如2月16日,高山滑雪男子回轉項目落下了帷幕,中國運動員張洋銘和徐銘甫未能完賽。但賽后他們并不失落,反而用東北話跟記者嘮起了嗑:“我倆爭不了冠軍,但是呢,得滑出風采!”雖然他們離領獎臺還有一段距離,卻收獲了多個“第一人”的稱號——“中國在冬奧會參加超級大回轉比賽第一人”“中國在冬奧會滑降項目取得成績第一人”……
三位冬奧元老征戰空中技巧混合團體賽摘銀展現“歲月可摧,夢想不滅”的體育精神;金博洋經歷四年低谷期再次站上冬奧冰場創個人賽季最佳成績;羽生結弦挑戰4A失敗卻贏得對手和觀眾們的贊許……回望整屆冬奧,“突破自我”“刷新紀錄”這些關鍵詞頻頻出現,人們關注的已不局限于獎牌榜上的數字,而是賽場上一個個活生生的靈魂和那些有血有肉的故事。
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出席第58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中國專場并發表主旨講話時,也專門談到這樣的情景:“在冬奧賽場上,哪怕是最激烈的競爭對手也能和平競賽、相互鼓勵,因為他們的目的不是打敗對方,而是超越自我。這樣的精神也應該成為國與國之間的相處之道。我們愿與各國以團結為帆,以合作為槳,在后疫情時代同舟共濟,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這正是一個大國應有的自信和氣度。日漸深厚的自信,讓我們逐漸放下了對金牌的執念,轉向對“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奧林匹克精神的深刻認識。這種自信,在于開放、包容、團結、互鑒,在于對美好未來的不懈追求,也在于對一些基本價值、基本立場的堅定不移。
冬奧會開幕式上,當最后一棒火炬成為主火炬,星星之火被巨大雪花包圍,人們看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大義,也看到了“低碳環保”的國際趨勢。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我們相對聚焦自身的文化背景,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我們更多關注全人類的未來。這個變遷,正是日益自信的體現。冬奧會是一扇窗口,透過它,我們看到了中國開放包容的大環境和中國人民堅韌強大的內心。讓真正的大國自信持續下去,這將是冬奧會留給我們的一份珍貴遺產。
轉自:解放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