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多年來,我們不斷地收集、整理藏羌傳統文化元素。在這基礎上,通過二次創作產出了一系列精美的藏羌織藝術作品,并通過版權授權的方式與眾多國際品牌合作,讓國內外的年輕人換一個角度看待傳統文化,讓這朵民族藝術之花,綻放在世界舞臺。”近日,中國藏羌織繡大師楊華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雖已踏上國際舞臺,但她的初心從未改變:振興傳統手工藝,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帶動更多人靠傳統技藝增收致富。
據了解,藏羌織繡是“藏族編織、挑花刺繡”和“羌族刺繡”的合稱,二者均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藏族編織、挑花刺繡”的代表性傳承人,出生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楊華珍常年致力于推動傳統手工技藝傳承創新。飛針走線間,一朵色彩艷麗的羌族茶花嬌艷綻放在楊華珍指尖。
憑借一根繡花針和一腔熱愛,在楊華珍的努力下,藏羌織繡的美逐漸被更多人所熟知。藏羌織繡傳承人楊華珍的作品被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推薦點贊;藏族畫師拉孟的唐卡《紅船精神》被中國民族博物館收藏;涼山越西的彝族服飾亮相北京時裝周秀場……近年來,四川民族手工業蓬勃發展。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近年來,四川認真貫徹文化強國戰略,扎實推進文化強省建設,積極支持民族地區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有形有感有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斷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
作為多民族省份,四川民族文化絢麗多彩。在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工程中,四川特別注重以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為導向,建設弘揚、展示和發展民族文化的載體平臺。2022年12月2日至9日,四川省第十六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涼山州西昌市舉行,本屆民族運動會以“五彩涼山共夢想,競逐賽場一家親”為主題,充分展示了四川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特色魅力和競技水平。
四年一屆的四川省少數民族藝術節也一直致力于全方位展示四川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豐富多彩,以藝術為媒介,促進各民族文化互融互通。作為四川省第九屆少數民族藝術節的一項重要活動,視覺藝術精品展于2022年9月30日與公眾見面,這是一次民族藝術的大聚會、大展示、大交流和大檢閱。
“《火塘》展現了彝族人對火塘的崇拜與眷戀,描繪了民族團結奮斗的歷史畫卷,道出了彝族人在追逐幸福生活的時代歡歌與感恩心聲。”在彝族歌劇《火塘》里擔任舞蹈演員的陳靈康曾參加過四川省少數民族藝術節。陳靈康認為,藝術節的演出能夠促進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讓各民族的文化在這個平臺上相互借鑒交流碰撞。
除了保護好、傳承好民族文化及藝術,近年來,四川把各民族文化傳承發展和創新交融納入《建設文化強省中長期規劃綱要》,推動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建設,打造出一批藝術精品力作,啟動推進《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匯編·四川卷》編纂工作。四川省博物院正在進行的少數民族文物圖譜編纂工作,將更加生動展現擁有多彩民族文化的四川各民族大團結、大發展的時代風貌,有力推動形成全社會保護利用少數民族文物、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局面,進一步增強中華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
“請教專家、查閱文獻、聯系收藏單位……我們盡可能多地找到少數民族的文化遺存,目前我們已經囊括到了四川地區的10多個少數民族的文物藏品。”四川省博物院典藏部主任彭代群表示,四川省博物院不斷借助社會力量,共同推動《中國少數民族文物圖譜·四川省卷》的編纂工作。
在四川省博物院副院長謝丹看來,《中國少數民族文物圖譜·四川省卷》的出版將真實展示歷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共同創造的多元一體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
多年來,四川高度重視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民族傳統文化在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中迸發新活力。未來,四川將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 (祝歡 何蘆恒)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