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石窟的“打開方式”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4-11





      在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中,敦煌的吸引力或許僅次于故宮,而要論起神秘感,遠在西北戈壁、藏于荒漠深窟、曝光并不算多的敦煌,或許還更勝一籌。因此在很多人心中,敦煌是一生遲早要去一次的地方。


      對我來說也是如此,為了做《石窟千年》封面報道,我在3月初春寒料峭的時節抵達敦煌,然而這次探訪的收獲卻并不如預期豐滿。雖然時值淡季,看到了最多的12個窟,時間長達兩個小時,但似乎只是恍然之間就結束了。而旺季人多時,參觀的洞窟數和時長可能還得縮減一半,還沒反應過來,4個或8個洞窟就看完了,又不能回頭重游。


      由于壁畫嚴苛的保護條件,參觀石窟總是嚴格限時的,不僅敦煌,其他石窟寺也如此。這與絕大多數遺址的參觀方式都不同,你只能跟著講解,踩著節奏,在每個洞窟里流連片刻。


      洞窟光線幽暗,眼睛只能追蹤著講解的燈光,一塊塊地觀看,難以一覽全貌。這就缺失了對洞窟的整體觀感,當我后來閱讀起有關莫高窟的書,見到那些壁畫、塑像和洞窟全景,才領略到莫高窟令人驚嘆的恢弘和精致。


      不禁遺憾,如果提前了解過洞窟的全貌,或許能更深刻地體會洞窟的魅力。進一步,如果對各時代的藝術風格有所了解,或許更能理解每個洞窟的獨到之處,在參觀中得到回應。或許,還可以有意識地尋找那些曾在書中和紀錄片里打動過自己的細節。


      去敦煌,如果一無準備地抵達,或許會留下很多遺憾,事后只能對著紀錄片叫苦不迭。所以,敦煌最好的參觀方式,是再去一次。但畢竟遙遠的敦煌或許一生只此一次,多數人都不會重游。


      敦煌研究院用很多方式為觀眾提供了解知識背景的途徑,比如數字展示中心的電影、陳列中心的復制洞窟、書店里的畫冊和書籍、新媒體上的各種科普短視頻……但置身洞窟中的感覺還是無法替代的,如何充分利用這一個來小時,獲得更多共鳴,有心的觀眾需要多做功課。而且敦煌是一個不斷生長的生命體,洞窟外散落的各個時代遺址,共同訴說著敦煌的歷史。如果對敦煌的往事有所了解,面對道士塔、常書鴻故居、敦煌研究院創始者墓碑等與人有關的遺址,或許會升起更深刻的況味。


      但話說回來,我們當然也可以什么準備都不做,說走就走,即刻出發,享受旅行本身。春暖花開的季節,是時候收拾好背包重新啟程了,不論是為了求知、朝圣,還是為了不辜負自由。(記者 倪偉)


      轉自:《中國新聞周刊》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守望敦煌:從旁觀者到傳播者

      守望敦煌:從旁觀者到傳播者

      5月1日,“我在敦煌講壁畫”——敦煌文化守望者全球志愿者派遣計劃首期營在甘肅省敦煌市敦煌研究院開營。首期招募的10位志愿者,要在敦煌接受培訓后擔任講解員。
      2018-07-12
    • 創新DNA存儲算法 讓敦煌壁畫再“活”兩萬年

      創新DNA存儲算法 讓敦煌壁畫再“活”兩萬年

      記者9月16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合成生物學團隊創新DNA存儲算法,將10幅精選敦煌壁畫存入DNA中,通過加速老化實驗驗證,壁畫信息在實驗室常溫下可保存千年,在9.4℃下可保存兩萬年。
      2022-09-20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