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睹!國內首座新聞出版館填補博物館空白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4-24





      全國首座新聞出版專業博物館——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進入開館倒計時,在世界讀書日前夕開始內測運行,預計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正式面向公眾開放。


      該館坐落于上海市楊浦區周家嘴路3678號,昨天記者先睹探館。博物館總面積約一萬平方米,涵蓋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兒童出版、印刷技術、藝術設計、數字出版、音像出版等內容。目前館藏品數量60萬余件,包括清末至民國時期出版的期刊4300余種,報紙349種,教科書4300余種、2萬余冊,還有木活字、石印機、銅字模等出版工具,以及與新聞出版相關的檔案文獻,出版前輩使用過的物品等。


      “六個展館構成特色鮮明、龐大而有序的展陳體系,希望能夠成為上海出版上海文化的精神堡壘。”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館長趙書雷表示,將努力建成一座集“征集保護、陳列展示、學術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產業創新”于一體的新聞出版專業博物館,彰顯傳承中國新聞出版人教育救國、啟蒙明智的精神。


      館藏文物珍品,彰顯海派豐厚人文資源


      上海是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業的發源地和中心。據統計,1912年至1949年間,全國80%以上共300余家出版機構集中在上海;列入近現代學術名著的千余種圖書,近95%為上海出版。百年來,上海新聞出版業群星閃耀,涌現出如張元濟、陸費逵、史量才、胡愈之、鄒韜奮、葉圣陶、趙家璧等大家,擁有豐厚歷史人文資源。上海也是黨的出版事業的誕生地。


      在上海建設新聞出版博物館是新聞出版人多年來的夙愿。博物館一樓為序廳、“百年文存”展示區,二樓為主題館,三樓為印刷出版館、兒童出版館,四樓為數字出版館、藝術設計館,五樓為音像出版館、臨展廳。“百年文存”展區完整還原當年中華書局圖書館的樣貌。作為和商務印書館齊名的中國近代最大出版機構,中華書局圖書館藏書曾達52.7萬余冊,是百年前上海出版人舉辦公共圖書館、昌明教育、救亡圖存的物證。


      2021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所藏中華書局圖書館藏書整體遷入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保管。這一展廳是按杜定友、劉國鈞分類法陳列的書庫,庋藏1935年以前的近代出版品,其中不乏重要工具書和名人名著初版圖書。鋼制書架、目錄柜等亦為原物。“歷經滄桑,原樣保存的中華書局圖書館藏書殊為不易,將這部分文物完整展示出來,圓了百年前上海出版人的夢想。”趙書雷說。


      主題館展出文物原件200余件,其中珍貴文物近80件,包括墨海書館《全體新論》、上海格致書院《格致匯編》、近代中國發行時間最久、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申報》、中國較早翻譯西方報刊的譯刊之一《西國近事匯編》、近代第一份以文學為主的通俗性綜合雜志《瀛寰瑣記》、商務印書館最早出版的《外交報》、漢語語法的第一部系統性著作《馬氏文通》、康有為收藏的清雍正四年銅活字本《古今圖書集成》、近代影響最大的百科全景式刊物《東方雜志》等期刊,還有黨的早期出版文獻等紅色資源。


      一臺19世紀70年代引進中國的石印機相當吸睛:長4米,重達4噸,經修復后石印機可正常運轉。藝術設計館以字體設計、圖案圖畫設計、書籍設計為序,展出賀友直《山鄉巨變》、錢笑呆等《三國演義》連環畫,張仃《兒童勞軍》、李可染《勞動模范北海游園大會》年畫等原件。


      博物館從2003年籌建伊始便征集文物,第一件藏品就是由商務印書館上海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捐贈的巴金為商務百年慶題字手跡(1998年),上書:“我是‘五四’的產兒,我通過商務印書館的‘小說月報’走上文壇。”出版家范用的捐贈藏品包括巴金、錢鍾書、黃裳、黃苗子、黃永玉、艾青、柯靈等名人簽名本圖書2200冊,錢鍾書、茅盾、華君武、李公樸、黃洛峰、李一氓、巴金、聶紺弩等大家與范用的書信手稿2134件,以及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出版的1531冊珍貴期刊。


      科技賦能展陳,多維度呈現新聞出版業態


      通過技術與藝術、展品、互動的融合,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多維度、多形式地呈現了新聞出版業蓬勃發展的態勢,多處運用裸眼3D、3DMapping、多媒體觸屏互動等手段,清晰呈現我國新聞出版業的歷史之源與未來之盼,以沉浸式體驗吸引大眾。


      比如,展館序廳使用裸眼3D技術展開新聞出版歷史的長卷,與兩側頂天立地的報頭、刊頭標識墻營造出文化殿堂氛圍,一虛一實,讓人身臨其境。主題館用巨型大屏還原民國時期以福州路、山東中路為中心的書館報館一條街,再現當年文化盛況。參觀者掃描二維碼,可一鍵“穿越”回書報一條街,操作其中虛擬人物完成任務。


      三樓“數字技術還原石窟”利用現代數字技術,對文物進行三維掃描、數據處理與建模,實現圖像數據高清采集、圖像處理完美還原、圖像輸出真實再現。把不可移動的千年石窟藝術以高仿實體形式呈現,觀眾可直觀看到洞窟內結構、壁畫故事等。兒童出版館“十萬個為什么”好奇屋營造六邊形鏡面空間,猶如萬花筒,點擊旋鈕可呈現各門類、各年代的問題。


      五樓臨展廳將會推出“想象直達生活——首屆網絡游戲視覺藝術展”,騰訊游戲、米哈游、盛趣游戲、嗶哩嗶哩、蠻啾網絡、莉莉絲游戲、疊紙游戲等16家單位參展,將分為“游戲+藝術”“游戲+音樂”“游戲+非遺”“游戲+科普”“游戲+黨建”等部分,呈現新時代數字出版視聽盛宴。


      轉自:文匯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