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活”起來,千年老街“火”起來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4-26





      4月14日晚,一場充滿古風韻味的非遺風物集市在揚州汶河街道仁豐里歷史文化街區開幕,雕版印刷、揚州面塑、通草花等多項非遺項目現場生動展示,700多米長的老街迎來了上千名游客。


      揚派盆景攤位前,揚州職業大學園林園藝學院教師楊凱波現場展示著嫻熟的盆景制作技藝。只見他修剪完小黃楊后,用鋁絲將枝條捆綁成平展、上揚、垂簾等造型,不一會兒,一盆玲瓏有趣的黃楊盆景便出現在他手中。楊凱波告訴記者,盆景是技藝與文化的完美結合,風格迥異、造型多樣的盆景中蘊含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他師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揚派盆景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林鳳書。


      “人需小記”店鋪店主黃愛國,憑借著鋦瓷技藝獲評廣陵區非遺傳承人。鋦瓷所承載的是“惜物保福”傳統文化,更暗含著中華民族勤儉持家的優良品格。在黃愛國看來,鋦瓷修補的不僅是器物,也是人們的惜物之心。每次的鋦瓷修復,對于黃愛國來說都是一次挑戰。“每次鋦瓷過程對我而言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創作,它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讓更多人知曉這項技藝是我最大的心愿。”


      片片晶瑩雪白、質地柔和的通草薄片,在揚州非遺通草花技藝傳承人崔芳凝的手中慢慢攏成一朵形態逼真的“永生花”。領略完通草花制作技藝后,浙江游客李文便迫不及待地在社交平臺上曬出了在集市中拍攝到的非遺美圖。作為古裝劇《夢華錄》的忠實粉絲,游客王伊曉在觀看完廣陵琴派的古琴演出后,又急忙來到茶藝體驗區,學習點茶技藝。“在老師的指導下,我竟然復刻出了電視劇中的點茶情節,太讓人印象深刻了!”拿著自己的“作品”,王伊曉興奮地說。


      一顰一笑,滿是柔情;一碟一筷,皆是樂器;一詞一曲,唱盡揚州。當天,街區里還進行了揚州清曲進基層的專場文藝演出。2006年,揚州清曲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場眾多傳統曲牌輪番上演,《揚州十二娘》《板橋道情》《鮮花調》中耳熟能詳的旋律,讓不少觀眾隨著節奏打起拍子,跟著哼唱起來。


      非遺項目與千年老街的深度“握手”,是城市更新與傳統文化的有機融合。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負責人表示,讓非遺真正“活”起來,既要培養傳承人,也需培育消費人群,風物集市的開辦便是有意義的嘗試。汶河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文創研學項目,讓深藏古街的非遺文化和手工技藝,以學、品、游、購、娛的形式得以活化傳承,把接地氣的夜市作為非遺“活”起來、“熱”起來、“火”起來的新陣地。


      轉自:新華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