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6日消息,該院近日組織泥河灣盆地新廟莊遺址考古發掘項目專家論證會,與會專家認為,經過歷年的考古發掘,泥河灣盆地新廟莊遺址基本構建起距今12萬年至1萬年間的文化序列,補充完善了泥河灣盆地舊石器時代文化序列。
被譽為“東方人類的故鄉”的泥河灣盆地,是東亞地區舊石器時代遺存和文化序列最為完整的地區之一。新廟莊遺址位于泥河灣盆地中部南側深山,1984年被發現,1986年開展發掘,出土文化遺物豐富,以大量兩側接近平行的長石片與加工修理非常精致且數量多的刮削器、尖狀器等而被學術界熟知。有學者認為該遺址存在石葉技術因素,是泥河灣盆地最重要的舊石器時代中期遺址之一。
2015年以來,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機構在遺址周圍區域開展系統的舊石器專題調查,在第二級、第三級階地內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30余處,第二級階地內發現以楔形細石核為代表的細石葉技術遺存。
2022年,經中國國家文物局批準發掘2號地點,在兩個自然層內出土石制品、動物化石等文化遺物8200余件。其中一自然層上部發現小石葉石核、小石葉,以及以小石葉為毛坯加工的琢背小刀等,體現出舊石器時代晚期較早階段的典型文化特點,這為探索華北地區石葉、細石葉技術的起源與擴散提供重要線索。
專家們認為,在一個較小的區域發現如此豐富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實屬難得。該遺址的考古序列,為探討環境變化與人類技術和適應行為演變的關系提供了關鍵資料。同時,遺址保存有距今5萬年前后的考古層位,為探索東亞北部早期現代人起源的模式和文化發展路徑提供重要材料。 (記者 李曉偉)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