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圍屋之都”江西龍南:讓非遺傳承從“活起來”到“火起來”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6-08





      龍南客家山歌受邀參加“一帶一路中泰文化藝術節”,“圍屋之變”亮相威尼斯建筑雙年展,打造關西村和虔心小鎮非遺小鎮.....近年來,有著“世界圍屋之都”美譽的江西省龍南市非遺項目頻頻以新面貌展現出新活力。


      位于江西省最南端的龍南市擁有7個中國傳統村落和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形成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截至目前,該市共有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1個,省級以上非遺名錄項目6個,市級以上非遺名錄項目18個;市級以上非遺傳承人16個,非遺傳播基地6個,非遺傳承所15個。

      

      近年來,江西龍南根據“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通過強陣地、育人才、辦活動等多種方式,積極探索、創新實踐,推動非遺文化在傳承中“活起來”。


      “不僅能欣賞到圍屋建筑,還能近距離觀看客家織帶制作、學唱客家山歌,豐富多彩的旅游體驗讓我回味無窮。”來自湖南的游客萬女士游覽了龍南關西新圍后十分高興。


      龍南市關西鎮關西村是贛州市第一批非遺小鎮,在當地政府的鼓勵下,許多企業和商家加入到客家飾品、客家工藝品等非遺產品的生產與經營行業。香火龍、客家山歌、板凳龍、制作冬頭帕和鳳眼珍珠等經過重新編排包裝,開始以商品化的形式進入關西村非遺小鎮,為小鎮產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截至目前,龍南市共設立贛南客家圍屋營造技藝(國家級)、楊村米酒釀造技藝(省級)、龍南客家山歌(省級)等15個非遺傳承所,累計開展傳承傳播活動360次,受眾達16000人次。


      讓非遺“火起來”,關鍵在于傳承人的培養。“現在會唱山歌的群體,主要是七八十歲的老人,如果再不加以傳承,很容易就會消失。”客家山歌傳承人陳科發說,幾年前,他就開始有意識地整理龍南山歌,如今,龍南客家山歌傳習所已招收學員20多名,形成了老中青少四代梯隊。


      據了解,龍南市已完成對全市非遺的全面普查,基本摸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起源、延續、發展、分布和保存現狀等情況,并及時整理建立起了《龍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檔案》。


      截至目前,龍南市共收集民間文學520多個,龍南山歌2300多首,調查收集婚、嫁、娶、喪等人生禮俗習俗30多種(類),民間美術30多種,傳統手工技藝80多種。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