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非遺在互動中實現傳承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6-16





      最近,遼寧省博物館的一場皮影戲展覽吸引不少觀眾紛紛前往。在這場名為“光影有聲——走進皮影的世界”的展覽中,策展人讓我省5個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皮影戲項目集體亮相,而且,展覽特意開辟了互動空間,在多個互動區域里,觀眾既可以現場操作,親手舞上一段,還可以走進小劇場,在一動一靜中,領略皮影大師高亢圓潤的唱腔和皮影戲的無窮魅力。


      不是簡單陳設,而是充分發揮互動性、參與性,以及釋放了皮影戲本身所具備的觀賞性,應該說這是這場展覽“開展即火”的重要原因。


      皮影戲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具體代表之一。作為一種民間傳統藝術形式,它的起源可追溯至兩漢時期,這樣算來,皮影戲已有2000多年的發展歷史了。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皮影戲之所以能經久不衰,一方面因為這種發端并根植于鄉土的民間藝術形式與民眾精神需求高度契合,另一方面就是在它的口耳相傳,以及演員與觀眾的日常互動中,延續并豐富了皮影戲的內涵,讓它歷久彌新,具有了旺盛生命力。


      兩千多年來,不斷開枝散葉、代代相傳的皮影戲對當下文化傳承具有啟發意義。除了表現形式的多姿多彩、唱腔的音韻繚繞,表達內容的直抵人心,皮影戲“從理論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傳承方式,以及從民間大眾中汲取營養并時時反饋的互動方式,都值得當下我們在文化傳承中借鑒。


      我國歷史文化悠久,五千年文明孕育了不可計數的文化遺產,這些文化遺產既是賡續中華文脈、傳承華夏文明的重要載體,也是豐富中國人精神與物質生活的重要內容。近些年來,不論是中央還是地方,都對包括文化遺產在內的文化傳承高度重視。僅從數量上來說,截至目前,我國國有可移動文物就已經突破了1億件(套),全國備案博物館數量突破了6000家,國家珍貴古籍名錄超過1.3萬部,世界遺產數量位居世界第二位。


      面對如此豐厚的文化遺產,如何進行科學合理有效的傳承是一道必須要解答的問題。那么,應該如何傳承呢?就如筆者所引述的遼博正在舉辦的皮影戲展覽這個例子,即想方設法地讓中華傳統文化在傳承中活起來、動起來。


      實際上,近些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的介入,科技賦能傳統文化已經悄然興起。在一些主流媒體推出的傳統文化節目里,比如《如果國寶會說話》《中國考古大會》等,已經實現了借助數字技術邀請觀眾遨游歷史長河的夢想,對此,不少觀眾直呼過癮。不僅如此,在一些博物館,通過數字場景模擬與線下沉浸式數字觀展等先進技術,已經實現了觀眾與文物的實時互動。


      如果說借助數字技術讓觀眾走進虛擬空間實現了全新玩法,那么,邀請觀眾走進現實場景則是沿襲了傳統方式。仍以皮影戲舉例子,遼博的這次邀請觀眾親臨觀看、親手體驗就是一次絕佳的傳承。相較于簡單地將文物擺進展柜讓人駐足欣賞,這種既有物又有人的親身體驗,無疑增加了觀眾對這種傳統藝術形式的印象。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我們只要找對方向,找準思路,就可以讓獨放異彩的中華文化永續傳承下去,綻放璀璨光芒。


      轉自:遼寧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