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22年河北十大考古發現”公布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6-19





      在近日舉行的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河北省主場活動上,河北省文物局公布“2018-2022年河北十大考古發現”,陽原泥河灣新廟莊遺址、尚義四臺遺址、崇禮鄧槽溝梁遺址、武安趙窯遺址、淶水張家洼遺址、行唐故郡遺址、邯鄲后百家北墓地、臨漳鄴城遺址、正定開元寺南遺址、崇禮太子城遺址入選。


      據了解,2022年,陽原泥河灣新廟莊遺址2號地點開展發掘,出土石制品、動物化石約8227件。在傳統新廟莊遺址文化層之上新發現一個文化遺物豐富的文化層,上文化層發現的超過4萬年的石葉技術石制品是目前華北地區發現最早的石葉技術制品,對探索華北地區石葉技術起源、現代人起源具有重要價值。


      尚義四臺遺址2022年發掘面積500平方米。四臺遺址第一、二組文化遺存,文化發展具有連續性,體現出穩定的定居方式。其不僅填補燕遼考古文化區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研究空白,且為解決舊—新石器時期過渡、農業起源、文化譜系、人類群體從流動性向定居形態轉變等問題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


      崇禮鄧槽溝梁遺址發現距今8000年至4000年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四個階段考古學文化遺存。尤其是第四期龍山時期石城遺址為河北首次發現,堪稱河北第一城。武安趙窯遺址2022年發掘遺跡170余處,時代包括仰韶、商代、戰國等時期。新確立趙窯遺址分布面積達110萬平方米,遺址內涵豐富,基本涵蓋從仰韶早期到漢代冀南地區考古學文化發展序列。


      此外,淶水張家洼遺址填補環燕山地區新石器時代至西周時期的空白,對于周代國族分封、人群遷徙與土著人群的聚落差異也提供新佐證。行唐故郡遺址為研究北方族群華夏化進程、早期中山國貴族墓葬制度提供實證,填補同期冀中地區、早期中山國考古研究的空白。邯鄲后百家北墓地出土文物豐富,成為戰國時期趙文化的代表性遺存。


      臨漳鄴城遺址則是南北朝時期的重要都城遺址,是中國古代都城規劃肇始地,在中國古代都城建設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意義。正定開元寺南遺址是河北首次大規模城市考古發掘項目。遺址發現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七個歷史時期的連續文化層疊壓。崇禮太子城遺址位于張家口崇禮區,是金代行宮性質城址,對金代官式建筑研究有重要價值。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