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理傳千年龍騰四海”湖南永州市道縣2023年端午節“紫金杯”國家非遺龍船賽在該縣瀟水河畔鳴鑼開賽。永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愛林出席并宣布活動開幕,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肖揚為活動開幕鳴鑼。
“龍舟之鄉”道縣古稱道州,譽為“天下谷源,理學圣地”,是宋代理學鼻祖周敦頤家鄉。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粽葉飄香時,在這個水系發達的縣城,村民都會自發舉行民間龍船大賽。
起源宋代的道州龍船賽,是為祭祀詩人屈原,也是為紀念周敦頤,因為五月初五是周子出生日。2021年,道州龍船習俗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道縣劃龍船,已有幾千年歷史習俗。相傳舜帝南巡,溯湘江、瀟水而上,迎接他的就有道州龍船。”王建文表示,道州龍船賽是一項集民俗、健身、娛樂和競技于一體的群眾體育活動,已成為該縣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發展為最具人氣的民俗文化。
道州龍船文化精髓是雕刻精美的船頭,分龍、虎、鳳、麒麟四大類,然后再按漆色分十三種。即龍頭型分紅龍、黃龍、金龍、青龍、烏龍、白龍六種;虎頭型分紅虎、黃虎、金虎、黑虎、白虎五種;金鳳型一種;麒麟型一種。
“龍頭一般用柳樹、樟樹來做,不易裂縫,防水、防腐,經久耐用。一個精美的龍頭要經過砍料、出胚、粗模合成、雕琢打磨、裱漆等工序。”今年61歲的“龍船頭”雕刻手藝傳承人陳兵壽說,道州龍船頭每種造型及顏色都與當地廟宇、祠堂或門樓有緊密聯系,不同顏色、造型的龍船頭代表不同社區、街道和村落,構成了一整套村落、宗族間認同與區分的識別系統。
陽樂田村有始建于明代的烏龍廟。因為有烏龍廟的存在,烏龍頭便成了陽樂田村龍船頭的特色,也成為一種認祖歸宗的傳統遺訓,任何其他社區和行政村便不能再使用烏龍頭。
“請龍頭時,村龍船隊船員們會把米、酒等物品擺放在龍頭前,燒香化紙、祭拜龍頭。”該村龍船隊前隊長田屬吉說,儀式后,制作的烏龍頭會被祖先認可,供奉在村里烏龍廟內。
此次國家非遺道州龍船賽持續進行至6月21日,18日為開幕(百龍巡游),19日至20日為龍船預賽(百龍競渡),21日為龍船決賽(百龍爭冠)。來自該縣12個鄉鎮(街道)、73個村(社區)、172艘龍船、4816名民間運動員開展為期4天的激烈競技。此次賽事規模之大、隊伍之多、運動員之眾為歷年之最。
在瀟水河兩岸,圍滿了前來觀戰的民眾。“無論身在他鄉多遠的道縣年輕人,即使春節不回家過年,但每到龍船賽,都會放下一切趕回家鄉參賽,或陪同家人,或結伴親朋好友趕回來觀看這一盛大賽事。”王建文說。
中共道縣縣委書記李天明說,瀟水河上百舸爭流,盛況空前,萬民狂歡,這是中國龍舟民俗文化之光,是道縣人民精神圖騰之光,相信傳承千年的龍船競賽不僅能強健民眾體魄,還能成為推動道縣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動力。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