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文化研究何以備受關注?專家學者鄭州聚焦“夏史探原”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7-05





    夏文化研究何以備受關注?當下該如何談夏文化?夏文化研究又有哪些新發現?7月1日,“夏史探原——歷史與考古學者之間的對話”學術研討會在鄭州大學歷史學院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就上述問題展開交流討論。


      是次研討會由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黃河考古研究院聯合舉辦。

      夏文化何以備受關注?學者們認為,這與夏王朝的歷史地位息息相關。鄭州大學副校長韓國河指出,夏王朝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深入研究其形成、發展歷程和文化內涵,對于深化中華文明研究有著重大意義。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鄭州大學歷史學院院長劉慶柱認為,夏代屬于王國時代,是最早的王國,是研究中華文明五千年不斷裂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那么,當下該如何研究夏文化?韓國河認為,立足考古,結合傳世文獻、出土文獻,推動多學科交流合作,對于夏史研究無疑具有重大意義。劉慶柱則提出,研究夏文化要將國家文化與族群文化相區別,并倡導在了解各學科發展特點以及明確各學科內涵的前提下,開展多學科合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許宏認為,夏文化研究的關鍵是“夏”的定義。考古遺存和歷史文獻中的“夏”如何對應看待,是需要思考的問題。他認為,考古學家和文獻學者應首先做好本職工作,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合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隊長趙海濤結合多年來二里頭遺址取得的考古成就提出,多學科合作、多種科技手段的深度參與,對于全面、深入揭示二里頭遺址對于探索夏文化的內涵和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研討會上,學者們也披露了夏文化研究的新發現、新觀點。其中,夏文化末期的時間判定愈發清晰。

      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衛東認為,在二里頭文化四期、二里崗下層一期這個二里頭文化與二里崗文化過渡期,城市營造信息、文化面貌景觀等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夏商王朝更替及文化更替現象,可據此推定夏文化之尾在二里頭文化三期與二里頭文化四期早段之際。

      對于研究夏文化是否需要文字確證這一問題,華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陳立柱認為,夏代歷史需要出土夏文字“確證”的命題并不成立。他指出,作為認識歷史媒介的文獻與文物本質上沒有區別,彼此可以互補,關鍵在于通過研判恰如其分地說明問題。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