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為世界遺產可持續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7-17





      世界遺產,記錄下億萬年間大自然的造化演變,訴說著人類文明的歷史進程,凝聚著人類文明的智慧結晶,架起了文明互通的友誼橋梁。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發展至今的文明。借助科技手段實現文化成果全球共享,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正裝點世界遺產瑰寶,為世界遺產的可持續發展貢獻著中國力量。

      1986年,中國開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遺產項目。截至目前,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6處,是世界上擁有世界遺產類別最齊全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從萬里長城到秦始皇陵,從平遙古城到蘇州園林,從天山到大運河……一磚一瓦、一山一河,是自然的饋贈、歷史的見證、民族的驕傲。這些祖國的錦繡山河,亦是裝點世界遺產的璀璨瑰寶。

      中國既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也是發展迅速的科技大國。科技賦能文化,文化滋養生活。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過數字化呈現和演繹,傳播力、吸引力、感染力大大增強,更為“Z世代”提供全新文化體驗。

      近年來,“全景故宮”“數字多寶閣”“數字敦煌”等借助互聯網平臺和技術,讓文化和自然遺產以更加多元、立體、鮮活的形式“活起來”“火起來”。越來越多的文物資源上“線”入“云”,破“屏”出“圈”,實現中國優秀文化成果全球共享。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國探索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遺產可持續發展之路。

      近年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關于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等文件,彰顯中國不斷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決心和行動力。

      文物古跡不只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文明血脈的延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持續推進、“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啟動實施、55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成開放……這些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共同點燃中華兒女內心深處的自信、驕傲和文化認同。

      立足中國大地,講好中國故事,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我們需繼續為世界遺產保護利用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經驗、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也將繼續為世界遺產可持續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