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東華門遺址公園開園千年遺址煥發新活力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7-24





      7月20日,成都東華門遺址公園外場遺址區正式對外開放。2013年以來,該遺址發掘面積約4.9萬平方米,發現了自秦漢三國、隋唐五代至宋元明清2300多年的歷代文化遺存,其所蘊含的豐厚歷史力證了成都持續2300余年城址不改、城名不變的城市格局。

      據了解,成都東華門遺址位于成都市區的核心區域,曾是成都人熟識的成都體育中心,這里舉辦過各種大小賽事與演唱會,也是“雄起”精神的發源地,承載了成都人不可磨滅的城市記憶。2013年,成都體育中心在場館改造提升施工建設中,發現了歷史文化遺存,隨即展開了大規模考古工作。

      歷經10年,該地以“東華門遺址公園”的全新姿態,成為又一張代表成都歷史文化的新名片。夏日炎炎,開放當日仍然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拍照打卡。“這個公園和其他市政公園不一樣,承載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承載了我們的童年回憶。”今年65歲的劉蘋小時候在附近長大,得知今天開園,專程過來參觀。“等到全部開放的時候我們還要來看看。”劉蘋表示。

      走進東華門遺址公園,一道長長的水道非常顯眼,這里是明代蜀王宮水道踏道遺址。“明代水道作為原狀展示的一大亮點遺跡,在地下埋藏了數百年,依舊保持著原有結構模樣。”東華門遺址公園工作人員鐘婉方表示,在外場區域中,主要采用了原狀展示和模擬展示兩種展示方式。而摩訶池隋代池岸護堤、隋代拼花石子路、唐代水井等重要遺跡通過模擬展示的方式,經由回填保護之后,在遺跡上方以相似材料和工藝進行科學復原。

      如今,在該遺址外場區域共設“壯麗威儀”“水殿風來”“天府之中”三大展覽單元,對考古遺存進行了全面解讀,通過展示牌將遺址背后的時代背景、細節構造和人文故事娓娓道來。同時,還設置了中英數字語音導覽,掃描展示標牌上的二維碼,即可聆聽著每個遺跡點位的詳細講解。

      “東華門遺址的考古發掘印證了成都的城市建設史。”在西南交通大學世界遺產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劉弘濤看來,將古代的遺址和近現代的體育館建筑同時保留,可以讓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遺產在成都的核心地段進行對話,是非常難得的。

      據介紹,為保護歷史遺址、充分展示歷史文化,東華門遺址公園內場三分之二區域采用保護性覆罩頂板原狀展示、剩余區域采用標識及原狀展示的布局。在真實保護、展示歷史遺跡的基礎上,點綴富有古韻的植被和景觀小品,配合多維度的展示系統,加強歷史文化與游客之間的聯結和互動,讓文化遺址真正美起來、活起來。

      遺址外場區域還精心設置了完善的游覽線路、服務設施和歷史遺跡引導系統,更有全面貼心的雙音導覽,一系列的服務都能夠在東華門遺址公園小程序中一觸即得。同時,東華門遺址公園還將開展一系列歷史文化展演,數字光影、沉浸式演出等活動,讓遺址從“保起來”“美起來”,最終實現“活起來”。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