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在身邊 文化共傳承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8-30





      一張紅紙、一把剪刀,只見靈巧的手指在紙上左右翻飛,不一會兒,一只只栩栩如生、造型各異的兔子便躍然紙上,令人驚嘆……8月15日,晉中市榆次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一場以“傳非遺魂品剪紙韻”為主題的非遺傳承展示活動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參與,榆次剪紙非遺傳承人游洋現場為大家展示剪紙技藝,讓群眾在理論與實踐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游洋是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晉中市級非遺項目傳承人。多年來,游洋潛心鉆研剪紙技藝,他的作品《山西面食》《生命之樹》《門箋系列》《窗花剪紙》等,在國家和省市展覽中屢獲大獎。

      活動當天,游洋向大家詳細介紹了剪紙藝術的起源和歷史文化,并對剪紙的分類、用途等多方面進行講解,重點對剪紙的表現形式、吉祥寓意等進行了介紹。隨后,他還操作演示了“春”字的剪紙步驟、技巧等。剪紙愛好者們手拿彩紙,一邊聽老師講解技巧,一邊認真上手實踐,大家互相交流心得、分享制作技巧,一張張彩紙在慧心巧手的剪裁下逐漸變成一件件精美的手工作品。

      “今天的活動非常有意義,老師的細致講解和手把手指導示范,讓我們了解到剪紙藝術文化,學習到了剪紙的技法,自己增加了一門手藝的同時,也認識到非遺其實就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之中,大家都可以為它的傳承和弘揚貢獻力量。”晉華街道新建東社區居民陳小萍看著自己的作品高興地說。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永恒的精神財富。作為享譽海內外的晉商故里,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全市共有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近千項,四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388人。近年來,為了更好地傳承非遺技藝和弘揚傳統文化,晉中市大力實施以非遺保護為核心的文化生態工程,讓傳承人、手藝人走進校園、社區、景區開展非遺技藝制作、實物展示等活動,讓非遺項目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廣開來,走進群眾、融入生活,讓大家通過親身體驗了解非遺、學習非遺、愛上非遺。

      “剪紙作為一種民間傳統技藝,傳承賡續的造型蘊涵著當地的歷史文化,如溜溜順、喜相逢等技法,表達了民眾的社會認知、道德觀念、視覺意象、實踐經驗、生活理念和審美情趣,深受民眾喜愛。”游洋告訴記者,作為一名非遺傳承人,他會通過理論講解、作品展示、現場實操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引導大家在剪紙中發現中華傳統文化所具有的形態美,親身體驗和感受傳統手工技藝的魅力。與此同時,積極培養有志于民間剪紙的愛好者,賦予傳統文化更長的生命力。

      晉中市相關負責人表示,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是一個被大眾知曉、被大眾熟悉,再到被大眾喜愛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接下來,全市將繼續把非遺活動擴展到更多社區、課堂等場所,多形式開展非遺文化傳承活動,進一步激發大家對中國非遺文化、傳統文化的熱愛,使非遺傳承不斷檔,讓非遺文化“活”起來、“火”起來。(記者張謙)


      轉自:山西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