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區首次在京亮相 中國非遺館里賞晉風晉韻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0-31





      “我從‘晉’中來—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區走進中國非遺館專題展覽”27日在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開幕。該展是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區首次在北京亮相,旨在展示保護區13年來豐碩的建設成果。

      “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于2010年經批準設立,保護區域含晉中市、太原市、呂梁市三個市,包括晉中市全域11個縣(區、市),以及太原市、呂梁市各4個縣(區、市)。2023年1月,晉中市正式被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13年來,保護區不斷探索推進多種保護方式,加強傳承能力建設,建成了以酒醋釀制技藝生產性保護區、面食文化保護區、福壽文化整體性保護區為主的農耕文化帶;以晉商古道傳統技藝密集區、武文化密集區、傳統醫藥保護區為主的晉商文化走廊;以社火文化圈、廟會文化圈、清明節暨孝文化整體保護區為主的節慶文化圈;以及晉中傳統戲劇、民間文學、曲藝、民歌等藝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賴以生存的方言文藝區。

      和順跑蓮燈、榆社霸王鞭、壽陽竹馬、文水鈲子等極富特色的晉中社火表演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大廳喜迎賓朋,吸引了嘉賓們紛紛駐足觀看。在非遺節目展演及展示中,左權開花調小花戲《桃花紅杏花白》、祁太秧歌《看秧歌》、太原蓮花落《長壽秘訣》、孝義木偶《偶藝樂園》、晉劇《打金枝·坐宮》選段等,以及汾酒制作技藝、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孝義皮影制作技藝、泥塑佛像制作技藝、龜齡集制作技藝傳承人現場展示,將晉中獨特深厚的文化魅力演繹得淋漓盡致。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陳少卿表示,13年來,保護區采取非遺與旅游產業、鄉村振興、公共服務融合的推進,實現了非遺活態化保護新成效。晉中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的成功創建,標志著保護區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名譽所長田青早在2003年就把太行山的左權民歌帶到北京,20年來他對晉中非遺給予極大支持與指導。“我是山西省晉中市左權縣龍則村榮譽村民,作為最早參與非遺保護工作的這些人,我現在垂垂老矣,但是看到非遺保護工作后繼有人,越來越得到重視,尤其是受到當地老百姓的由衷歡迎,我們感到此生無虛。”

      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副館長蘇丹指出,山西是非遺大省,無論是國家級項目還是國家級傳承人的數量在全國都名列前茅。未來的文化生態保護非常重要。生態平衡就是生產和消耗、輸入和輸出達到平衡,這是一種最佳狀態,所以我們要以開放心態對待非遺生態保護。

      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區非遺研學旅游路線在開幕式上同時公布,分別為晉商主題線路(晉中平遙、太谷、祁縣)、晉中太行文化主題線路(晉中左權、和順、昔陽、壽陽)、晉陽古城主題線路(晉源區、小店區)、呂梁文化主題線路(汾陽、孝義)。

      展覽由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晉中市人民政府、太原市人民政府、呂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將持續至11月15日。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