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北綏德:一刀一鏨 雕刻非遺文化的傳承之道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2-20





      在陜北綏德縣城的石魂廣場,幾十只大小不一的石獅子佇立在斜坡之上,活靈活現,十分生動。

      綏德縣位于榆林市東南部,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千年來,綏德人民創造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石雕、剪紙、秧歌、民歌、嗩吶等這些寶貴的財富世代傳承,口傳心授。

      “為了全面、系統地展示綏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深厚積淀,我們創建了這個陳列館。通過陳列館向觀眾講述綏德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的、發展的,并一直延續至今的文化遺產根脈,讓大家充分了解、喜愛、保護、傳承、創新和發展綏德非物質文化遺產。”綏德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講解員朱麗表示。

      據悉,綏德天然石材資源遍布全境,顏色青灰,易雕易刻,石匠遍布每一個村落。綏德石雕是石匠用傳統的石雕工具和近年又增加的現代雕刻工具在石材上,通過相石、按心中構圖經過打荒、粗雕、精雕、細刻、打磨等工序,手隨心動,鏨隨手動的一門傳統雕刻藝術。

      在綏德,石頭經過石匠靈巧的雙手可以變成生活中任意一件藝術品:牌樓、碑碣、亭、塔、廊柱、花板等。“據史料記載和實物考證,綏德石雕藝術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經久不衰。”朱麗稱,綏德石雕與民眾的生產、生活乃至生命有著不可分離的聯系,在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石獅子在綏德石雕中極具特色,它們一改猙獰張揚的氣勢,從黃土文化里散發出最為原始和純樸的氣質,威嚴而從容,謙恭而友善。綏德石匠們用這些符號強化了美好寓意的祝愿,使石獅子有了鮮活的“靈性”和“生命”。

      “炕頭石獅子的雕刻制作也有民俗規程,以利月利日的民俗禁忌選好特定的日子,等夜晚星辰完全出現動工,打夠一百天,在百天夜晚星辰完全出現完工,并用朱砂點眼開光,紅布包好。”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綏德石雕代表性傳承人鮑武文表示,炕頭石獅子的打造體現了綏德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據了解,綏德炕頭石獅子在2009年6月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炕頭石獅子的造型千姿百態,似獅非獅,神似貌離,神態各異,喜怒哀樂,各具神韻。它以顯著的地域特征,鮮明的民藝特色,濃厚的本源文化氣脈,融入當地民眾的生活。

      以鏨為筆,以石為紙,雕刻連綿不絕的傳承之道。綏德石雕是綏德典型的文化符號之一,在歷史長河中歷經風霜雨雪的歲月磨礪、傳承千年,愈發散出歷久彌新的非遺魅力。(石芙蓉 張遠)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