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護開發古村落 "湘字招牌"打出來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7-04





      前不久,以"相聚古村 共謀發展"為主題的湖南省傳統村落保護利用交流會在湖南省岳陽市岳陽縣舉辦。會上介紹,目前,湖南共有704個村落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這些傳統村落歷史悠久、分布廣泛,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獨特的旅游價值,點綴在三湘大地,連接起湖湘文化的歷史與未來。


      近年來,湖南充分挖掘傳統村落"資源富礦",探索形成了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的有效路徑。


      傳承保護


      "看看四周的古建筑,遠處的青山、近處的綠水,到了這里,仿佛回到了古代。"在永州市江永縣勾藍瑤寨,廣東游客李先生坐在石墩上,感嘆古色古香的瑤寨給人帶來穿越感。


      在勾藍瑤寨里行走,社壇土地、舞榭歌臺、廟觀閣庵隨處可見,300多棟明清建筑保存完整。江永縣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黃智東介紹,近年來,江永縣先后制定了《勾藍瑤寨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勾藍瑤寨旅游開發總體規劃》等規劃,繪制勾藍瑤寨古村落保護利用發展藍圖。


      "不突破環境容量、不破壞自然地貌、不破壞自然水系、不破壞村莊肌理、不破壞傳統風貌,確保勾藍瑤寨'鄉愁永存'。"黃智東說,在瑤寨保護開發的過程中,江永縣時刻堅守這5條底線。


      保護性開發讓湖南傳統村落煥發新生機。位于岳陽市岳陽縣的張谷英村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間,是目前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江南古民居建筑群落之一。岳陽縣張谷英管理處黨組書記、主任敖偉介紹,張谷英村依據《村莊規劃》持續發力,從保護山水格局、整治生態環境、建筑群改善修復、配套設施提質改造等方面出發,因地制宜,不斷探索古建筑活化新路徑,傳承耕讀文明、延續鄉土文化,鄉村振興工作取得新成效。同時,張谷英村還完成上新屋至百步三橋道路提質改造680米、東西環村線旅游公路建設2000余米,全面升級景區垃圾收集設施等,給游客更好的體驗。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省文物局局長姜猛介紹,近10年,湖南共投入中央和省級文物專項資金約10.25億元、實施文物保護利用項目500余個。


      用好資源


      隨著"文旅+""+文旅"逐步深化,湖南的一些傳統村落主動擁抱跨界融合新機遇。


      益陽市安化縣留存了14個古村落群,今年4月入選2024年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其中,馬路溪村擁有51棟傳統民居,整體建筑風格古樸典雅,具有濃郁的湘西特色。馬路溪村積極探索"文化+旅游"的發展模式,去年4月,村里的青云洞·云上九歌溶洞風景區正式開門迎客,通過自然風光與現代科技的融合,讓游客體驗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接下來,我們會把旅游景區、景點建設與傳統村落建設相結合,集中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景點,帶動村民共同富裕。"安化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陶學理介紹。


      黃智東介紹,江永縣依托瑤寨文化遺產、自然景觀等資源優勢,邀請國際音樂大師譚盾加盟合作建設勾藍瑤寨女書音樂館,成功舉辦2023江永女書國際音樂旅游周,實現了國際高雅藝術進古村的目的。同時,勾藍瑤寨建設了快樂學堂、寫生研學基地,打造高標準的教學實踐和體驗互動區、學術交流展示區以及配套服務區,致力讓"文旅+研學"推動古村煥發活力。這里還恢復了獨特的習武傳統和民俗文化,改進長鼓舞、耍大刀、女子拳等傳統習俗,組建村民俗文化、龍獅、瑤家女子拳等表演隊伍,營造瑤寨濃郁古韻。2023年,勾藍瑤寨旅游綜合收入突破500萬元,村集體純收入達125萬元。


      姜猛介紹,湖南要充分利用傳統村落資源,實行"城鄉歷史文化資源+"模式,因地制宜實行差異化特色打造,發展傳統村落資源+文創、傳統村落資源+旅游、傳統村落資源+農業產業、傳統村落資源+康養、傳統村落資源+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多樣化展示歷史文化、傳統技藝和民俗風情,助力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激發古韻


      厚重的歷史人文與婉約的青山綠水在湖南的傳統村落里相融、相映、相得益彰,停留在時光的角落,守著一份清雅和寧靜,訴說著三湘大地的歷史、文化、民族的變遷,成為越來越多人向往的詩和遠方。


      張谷英村以周邊資源為依托,與劉備洞景區串珠成鏈,并不斷優化研學課程,將張谷英孝友文化、農耕文化、建筑文化和蘭澤革命烈士紅色文化融入其中,形成了岳陽縣民俗體驗研學之旅精品線路。結合古村原有古色古香的建筑風格和歷史悠久的文化底蘊,傾力打造原創劇本《探秘古村落》,通過環境渲染、場景打造、沉浸體驗來催生新消費,吸引新人群來張谷英打卡體驗,為百年古村注入新活力。


      "暢游古村 打卡湖南"小程序不久前上線。小程序首批展示湖南10個古村落的文字、圖片、視頻等素材,為用戶提供實用性的古村旅游打卡指南。后續,小程序將進一步整合更多的湖南古村資源,成為湖南傳統村落旅游的重要參考。


      姜猛認為,當前,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已經進入歷史最好發展機遇期,湖南要奮發有為推動傳統村落實現更好發展;要支持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建設,目前,全省已上線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218個;要積極對接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設、文物主題游徑建設、紅色旅游研學精品線路打造等工作,將符合條件的傳統村落納入支持范疇,同步加大宣傳推廣力度,讓更多傳統村落"火起來",打出古村落保護利用的"湘字招牌"。(記者 高慧)


      轉自:中國旅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