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非遺探中華》第一季定檔3月11日播出。這部紀錄片帶領觀眾深入徽墨、篆刻、漢繡、汝瓷四大國家級非遺項目,聆聽不同技藝背后的兩代傳承人的故事,感受跨越時空的文化力量。
紀錄片《非遺探中華》第一集的主人翁,是汪愛軍這位即將年過六旬的國家級非遺徽墨代表性傳承人。徽墨,作為文房四寶之一,是中國傳統工藝的瑰寶。其制作工藝復雜且精細,從選材到煉制,從制墨到描金,每一道工序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雖然汪愛軍本滿心期待著將徽墨事業與傳承人身份毫無保留地托付給兒子,但代際之間對于“非遺傳承人”身份的觀念差異,讓徽墨傳承之路充滿了未知。傳承不僅是技藝的延續,更是責任與愛的傳遞。
金石篆刻,這門有著 3000多年歷史、融合書法與篆刻藝術的傳統技藝,起源于先秦,歷經歲月變遷,展現出獨特的個性與審美。西泠印社第六代唯一傳承人王勛,講述了他與大徒弟費春祥對“‘匠人’成為‘傳承人’”這一命題的理解。
在紀錄片第三集“漢繡”中,任煒作為漢繡“繡花街”最后一代傳人之一,一直受困于父輩的傳統技藝與當下受眾需求無法“兼容”的難題。她不懈為漢繡尋找新的生機,走出該技藝“傳男不傳女”的桎梏,展現出一位女性傳承人的堅韌與擔當。
《非遺探中華》中,李廷懷等工藝匠人傾盡全力復燒汝瓷。如何在汝瓷燒制中引入現代審美和商業化理念,讓曾是皇家“高定”的瓷器走入尋常百姓家?面對技藝創新后卻遭受他人指責的輿論困境,李廷懷又將如何應對?汝瓷這一集講述了非遺技藝在創新層面的“破局”故事。(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杰群)
轉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