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軟木畫走紅,加速融入生活場景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6-27





      以刀代筆,軟木作畫,亭臺樓閣、松鶴山水化作發飾上層層堆疊的微縮景觀,在發鬢間造出一幅立體畫。近日,“福州軟木畫頭飾”在社交媒體平臺上走紅,福州不少旅拍商家紛紛推出軟木畫主題寫真,吸引游客體驗。


      軟木畫是福州的一種軟木雕刻手工技藝,形成于20世紀初,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軟木畫以櫟樹的木栓層軟木為原料,將西方美術的優點與中國傳統木雕技法相結合,形成紋理纖細的復雜畫面,再點綴具有民族風格的亭臺樓閣,并利用畫框內的有限空間營造景物的立體效果,呈現出“叢山數百里,盡在一框”的藝術境界。


      “軟木畫材質較軟,向來是‘眼觀手勿動’,怎么做頭飾?”今年76歲的陳孔國是福州“素上軟木”工作室的軟木畫工藝師,最初參與軟木畫頭飾創新制作時,也曾感到不解。


      “軟木畫要吸引年輕人的目光,需要創新表現形式,符合現代審美。”自2016年開始,“素上軟木”工作室主理人胡麗娟聯合原國有軟木畫廠的老師傅們,探索對軟木畫進行全方位創新。“當然,創新的前提是保留傳統工藝,讓老師傅們最大限度地展現他們的手藝。”胡麗娟說。


      從融合軟木畫、漆藝、壽山石雕的精巧擺件,到打造軟木畫非遺研學觀光工廠,再到將軟木材料結合軟木畫元素制成筆記本、帽子、錢包等文創產品……在創作軟木畫頭飾之前,胡麗娟和團隊已經做了不少嘗試,讓軟木畫逐步走進現代生活。


      “雖然追求創新,但我們每一步都走得很慎重,軟木畫工藝是我們必須尊重的傳統和立足的根本。”胡麗娟表示,會繼續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創新,讓軟木畫融入更多生活場景,讓人們可以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軟木畫的美,感知福州城的“文化基因”。


      近年來,福州市持續推動非遺技藝出圈出彩。


      日前,來自江蘇省徐州市的劉女士在福州體驗了一次三條簪妝造旅拍。“裝扮完覺得自己很颯!”行走在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身穿傳統服飾,頭戴三條簪發飾,劉女士更加了解了福州近代的歷史與文化,“可以體驗傳統造型,還能了解城市的歷史背景,沉浸感很強。”


      抽出鬢間的銀色刀簪,可以聽見一陣輕而脆的“哐當”聲。“有的顧客說,就是抽出這一下,親耳聽到這種金屬的聲音,她們會感覺自己好像站在歷史的某一個瞬間。”漢服妝造師黃秋輝介紹,三條簪是福州女子的傳統發飾,近年成為不少游客旅拍的新選擇。“體驗能加深一個人對一座城的記憶。把游人帶進城市里,才能把文化帶出去。”黃秋輝說。


      不論是軟木畫頭飾,還是三條簪妝造,都是“再加工”福州的老傳統,讓歷史文化日益“活”起來、“潮”起來。(施鈺 / 安潔參與采寫)


      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