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大阪世博會中國館內,一縷湘竹清香縈繞在“中華書簡”造型的展館中。來自湖南湘潭縣石鼓鎮的油紙傘在燈光下泛著溫潤光澤,傘面上工筆繪制的山水墨韻與展館中央篆刻著石鼓文的“中國”印章交相輝映。一位國外游客輕撫傘骨驚嘆:“六百年竹紙和鳴,竟凝成東方美學的呼吸”。
深山傘坊的全球化基因
湘潭縣石鼓鎮的宇昌工藝傘業工坊內,石鼓油紙傘第五代傳承人周漢宇先生手持篾刀凌空劈下,昌山里生長的老楠竹便應聲綻開。“七十二骨,骨骨相通”--這是油紙傘的生命密碼。六百年前,它因“油紙”諧音“有子”成為婚嫁吉祥物;六百年后,它已是年產值超3億元、滋養一方水土的支柱產業。
石鼓油紙傘走向世博的契機,始于一場政企校聯動的合力破題。2025年初春,湘潭市貿促會攜手湖南科技大學商學院,深入石鼓傘業調研。走訪發現,78家從業單位、近萬名手藝人,撐起的不僅是遮風擋雨的用具,更是文化出海的方舟--1500萬把年銷量中,不少產品正借力跨境電商揚帆海外,尤以日本客商鐘情的禪意美學為甚。
世博會的“東方請柬”
機遇,伴隨著櫻花季降臨大阪。當得知世博會中國館標志以“石鼓文”進行設計時,湘潭市貿促會敏銳捕捉到這份跨越時空的文化共鳴--那方篆刻著石鼓文“中國”二字的朱紅印章,與石鼓油紙傘的“石鼓”二字點滴暗合,遙相呼應。更妙的是,吉祥物“悠悠”懷抱翠竹的形象,更與傘骨的湘竹之魂天然契合。
在湘潭市貿促會的全力推動下,石鼓油紙傘成功入選世博會中國館“湖南周”展陳。為贏得這張國際通行證,團隊專程赴長沙向世博會中國館“湖南周”籌備組展示創新成果:傘面采用新型涂層技術,消解了傳統桐油氣味;傘骨創新榫卯結構,滿足航空運輸的抗壓測試。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的融合,讓石鼓油紙傘穩穩接住了世博的“東方請柬”。
傘下萌發的新生態
世博會的聚光燈,照亮了深山產業鏈。在石鼓鎮精誠塑料廠的車間里,自動化機床精準切削標準傘托,一旁的手工穿線工位則堅守著非遺的溫度。“標準化量產保障效率,個性化手作傳承靈魂,這是我們的雙引擎驅動。”企業負責人如是說。如今,石鼓已集聚30余家成品油紙(布)傘規模企業,產品遠銷全球,工藝傘總產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二。在湘潭市貿促會推動下,世博效應持續發酵,“飛地”展示體驗中心計劃浮出水面;湖南科技大學“非遺出海”課題縱深推進,助力油紙傘跨境電商與品牌國際化;石鼓鎮更規劃推出沉浸式制傘體驗路線,游客可親歷從斫竹到繪傘的全過程……
油紙傘的世博漂流之旅“竹韻悠悠”。當胸有成竹的文化自信,邂逅全球化的東風,這把曾庇護過明清煙雨的湘竹傘,終在新時代“撐”開一片融合傳統匠心與現代商業的廣闊晴空。石鼓文輝映下的石鼓油紙傘,既是中國的,也已成為世界的。(作者:許凱系湘潭市貿促會副會長,湯丹系湘潭市貿促會聯絡部部長)
轉自:中國貿易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