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文-中國手工坊的創始人:她助繡娘養活自己養活家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3-30





     

      夏華(左一)正在與繡娘交流。資料照片


      “我是一名繡娘,祖祖輩輩生活在黔西南州冊亨縣的大山里……從6歲起,我就開始隨著母親學習紡紗、織布、繡花,如今64歲了,這是我第一次走出大山來到倫敦,期待您來聽聽我們唱的布依山歌,看看我們繡出的時裝。”


      這是一封字跡有些歪歪扭扭的手寫信,寫信的人叫黃金美。2017年9月11日,64歲的她和3個布依族姐妹穿越9000多公里從家鄉來到倫敦,帶著親手繡出的45套中國傳統紋樣服飾,在慶祝中英建交45周年之“繡夢”主題時裝秀上,首次以時尚方式登上國際舞臺,并打動了所有人。


      讓繡娘們夢想成真的人叫夏華,依文集團董事長、依文·中國手工坊的創始人。在她看來,“正是因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方力量的共同推動,才讓中國繡娘有機會來到這里,讓世界有機會看見全球設計師和從大山走出來的繡娘們在一起時產生的驚鴻之美。”


      刺繡,對于普通人而言是藝術,而對于繡娘而言則是質樸而真實的日子和流淌在骨子里的技藝傳承。她們為自己繡嫁衣,為女兒繡嫁衣,繡品里有長江,有黃河,有家族的遷徙圖。她們以絲線為生命,以針尖為舞臺,注入了一生的情感。但是深山里的生活太過艱難,不少繡娘為生活所迫,只能放下針線去景區賣水果以補家用。


      15年前,夏華就開始帶領團隊穿梭于大山和都市之間,挨家挨戶地尋找繡娘,努力將瀕臨失傳的手工藝保護起來。她還記得初進大山時,發現很多繡娘的家中舍不得點燈,黑漆漆一片,家徒四壁,一件像樣的家具都沒有。


      “不少繡娘都不識字,當我跟她們說要帶她們去北京時,她們鼓掌歡呼,但說去倫敦時,她們則會大眼瞪小眼,因為她們從未聽說過這個地方。”夏華笑著說,為了贏得繡娘們的信任,并且有效地組織她們進行產業技能培訓,提升繡藝水平,她每年都要跑進大山很多次。


      15年來,依文·中國手工坊積累了豐富的手工藝大師資源,建立了最完備的中國手工藝者數據庫、建立了手工藝元素紋樣數據庫,入駐手工藝者數據庫中的8000多名繡娘可通過系統快速對接訂單,同時數據庫中的4000多種中國元素的紋樣可供全球設計師使用。如今,數據庫內絕大多數繡娘經濟狀況大幅好轉,15%左右的繡娘已經脫貧,5%左右的繡娘平均月收入已超過5000元。


      “讓繡娘不離村不離寨,背著娃,繡著花,養活自己,養活家,這就是我們的目標。”夏華說。到目前為止,依文·中國手工坊“繡夢扶貧計劃”,已幫助貴州黔西南州在深山中建造了16座獨具特色的村寨手工藝博物館,近100個村寨繡夢工坊,通過文化的紐帶作用激發貧困繡娘的內生動力,通過時尚產業帶動手工藝繡娘的創新創業,以文化扶貧助力精神脫貧,使越來越多的繡娘具備了永久脫貧的能力。


      在未來,夏華計劃和團隊去西藏、四川等地尋找更多的繡娘和更多的中國手工藝。“我們有信心在2020年前讓10萬繡娘進入數據庫,成為可以接訂單的簽約繡娘。還將在各個大城市開設‘深山集市’,讓更多的繡娘走出大山,讓更多的消費者體會到中國繡藝之美。”


      記者手記


      扶貧也可時尚


      夏華翻山越嶺,奮斗了15年。


      時尚和扶貧,原本相距甚遠,卻在夏華和團隊的努力下迸發出令人驚艷的火花。“發現、整理、創新、應用”的精準扶貧模型,對貧困繡娘實施培訓到人、訂單到戶的可持續發展商業模式,夏華讓這些大山里的繡娘們逐步有機會以“繡夢工坊”為單位,不但讓自己獲得了永久脫貧的能力,還給世界留下了一個個美麗的身影……


      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夏華和團隊在時尚領域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記者 魏薇)


      原標題:依文-中國手工坊的創始人:她助繡娘養活自己養活家


      轉自: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第五屆中國非遺博覽會籌備工作進展順利

      第五屆中國非遺博覽會將于9月中旬在我市舉辦,目前各項籌備工作正有序展開。
      2018-04-11
    • 當中國皮影遇上歐洲電影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當中國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碰撞,會擦出怎樣的火花?一群荷蘭的電影從業者給出了這樣的答案——荷蘭藝術家塞爾·約昂尼及主創團隊攜動畫電影《科洛奇尼》近期在世界各地的電影節展映,得到了世界專業評審和觀眾們的一致好評。
      2018-04-13
    • 文化自信的中國讓我愛得深沉

      文化自信的中國讓我愛得深沉

      “面向未來,我們要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加強雙邊和多邊框架內文化、教育、旅游、青年、媒體、衛生、減貧等領域合作,推動文明互鑒,使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的紐帶...
      2018-04-19
    • 2018年度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參與院校名單公布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官網公布2018年度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參與院校名單,清華大學、北京服裝學院、上海復旦大學、景德鎮陶瓷大學、西北民族大學、四川大學、西藏大學等百余所院校入選其中。
      2018-05-03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