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去過很多博物館,多次對文物保護工作作出指示。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廣西壯族自治區考察調研,在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參觀了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精品展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博物館建設不要“千館一面”,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展出的內容要突出特色。
剛剛過去的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重溫習總書記“博物館建設不要‘千館一面’”的指示意義重大。
時下,文化消費熱潮在各地興起,許多文化經營單位采取各種手段吸引消費者。而本應是人們文化消費重要場所的博物館,大多還沒有成為人們日常休閑的首選,甚至“門前冷落車馬稀”。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博物館面孔冷硬,“千館一面”,與觀眾的距離太遠。
比如,不少博物館陳展缺乏新意、創意不夠,觀眾只是看看實物、讀讀說明,有的博物館展品說明語焉不詳或干脆付之闕如;有的博物館常年不更新展品,不更新主題;有的博物館連開放時間都不能保證;更有甚者,有的地方博物館把關不嚴,大批假文物堂而皇之地展出……由此不難理解,為什么對于不少市民來說,博物館仍是一種“高冷”的場所,一年難得逛上一次。
博物館承擔著向公眾傳播文化和思想,以及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職責。對于多數參觀者來說,展覽的質量和創意是吸引他們的關鍵。當前,不少博物館拓展了講座、課堂、書吧、茶館、戲坊等功能,同時運用“科技+”“互聯網+”等手段開發了一些旅游、文化創意、影視及相關體驗產品,受到觀眾青睞,這些做法值得借鑒。
筆者去年到杭州市博物館參觀,對“最憶是杭州”通史陳列展深刻印象。無論是“先生的背影”前與大師的隔空對話,還是桌幾案頭上,官窯瓷器頭頂那束傾瀉而下的光之驚鴻一瞥,抑或是巨大LED屛上“風光不與四時同”的杭州印象,每一個細節,每一處構思都抓緊人的心弦,扣動人們對江南至真的情意。
人們常以“深情一眼,摯愛萬年”來形容一見鐘情的愛情。摒棄“千館一面”,博物館才有魅力,才能讓人“一眼千年”。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博物館要克服重視硬件建設而輕視軟件建設、重視文物收藏而輕視人才培養的問題,在內部管理創新、文物保護水平、陳列展覽手段、講解服務能力等方面采取改進措施,跟上時代的步伐,多利用新技術、新模式、新方法,讓觀眾與文物之間形成一種磁場,使博物館成為歷史與未來的超級連接,這樣才能讓躺著的歷史“活”起來,讓深奧的科學“動”起來,讓更多公眾走進博物館。(盛會)
原標題:摒棄“千館一面”博物館才有魅力 博物館要在內部管理創新、文物保護水平、陳列展覽手段、講解服務能力等方面采取改進措施,跟上時代的步伐
轉自:中國旅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