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以來我國主動性考古項目每年突破200項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9-05





      記者4日從國家文物局獲悉,2017年,我國批復主動性考古項目達219個,批復發掘總面積20余萬平方米,覆蓋30個省(區、市)、10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文物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作為國家考古最高水平的集中展現,近年來,我國主動性考古項目呈現增長的趨勢,“十三五”以來,經國家文物局批準的主動性考古項目每年達到200項以上。


      據介紹,我國的考古發掘工作主要分為主動性考古和基本建設考古兩類。目前,基本建設考古仍然是我國考古與文物保護工作的首要任務,每年經批準實施的基本建設考古項目約占年度考古發掘項目總數的四分之三。


      “隨著‘考古中國’等重大學術課題實施,大遺址預防性保護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持續推進,以及高校考古專業增設、招生數量增長和行業人才培養層次的多樣化需求,主動性考古項目的審批數量、發掘面積、覆蓋區域迅速增長。”這位負責人說。


      主動性考古工作是因學術科研、文物保護展示、文物保護規劃編制、考古專業學生實習等而開展的考古工作,具有學術目標明確、工作路線清晰、技術裝備先進、人員能力突出、保障措施完備等特點。其項目設計更加注重解決學術前沿問題,更加強調多學科、跨學科聯合攻關,更加關注考古學理論、方法和技術創新,集中代表了我國考古工作的最高水平,是推動考古學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也是培養高素質、專業化考古人才的重要途徑。


      國家文物局對2017年度主動性考古項目進行的檢查評估顯示,219個主動性考古項目均提出了明確的年度工作目標、學術任務和實施計劃。經專家評議和現場核查,已實施200個項目中,191個項目基本完成年初預定目標和任務。截至2018年1月,完成發掘面積17.3萬平方米,完成普探1926.5萬平方米,重點勘探375.1萬平方米,考古調查2.4萬平方公里,新發現文物點548個。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在這些主動性考古項目進行過程中,多學科、跨學科合作已成常態,一些工作獲得的重要發現,不僅填補了學術研究空白,而且有力推動了人類起源、文明起源、農業起源等重大課題和城市考古、建筑考古、宗教考古、冶金考古等專題研究,深化了對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形成與發展的認識。


      “主動性考古項目已經成為最能體現中國考古學科研水平和技術實力的學術舞臺。”這位負責人說,在主動性考古項目中,專業化裝備日益普及,最新科技手段也不鮮見。很多項目主動配備了行業最新的專業化裝備,全站儀、無人機、三維激光掃描儀等勘察、測繪設備廣泛使用,地理信息系統、互聯網技術等逐步推廣,55個項目已建設或正在建設考古地理信息系統。(新華社記者 施雨岑)


      原標題:集中展現國家考古最高水平——“十三五”以來我國主動性考古項目每年突破200項


      轉自: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我國登記革命舊址、遺址達33315處

      我國登記革命舊址、遺址達33315處

      國新辦30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說,我國保存和遺留了豐富多樣的革命文物資源。據統計,目前全國革命專題博物館和紀念館808家,與近現代重要革命直接相關事件和人物有關的可移動文物49萬件套。我國登記革...
      2018-07-31
    • 第5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出爐

      第5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出爐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下發通知,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據記者了解,共1082人進入名單。
      2018-05-18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