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少年宮 “非遺”好展臺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1-21





      學習演奏蘆笙、跳多耶舞、唱侗族大歌……在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古宜鎮中心小學的鄉村學校少年宮里,幾乎每名學生都能學到一定的“非遺”文化。


      據測算,到2020年全國鄉村學校少年宮總數將達到5萬所,成為覆蓋面最廣的基層教育場館資源。既要建好鄉村少年宮,更要充分發揮出少年宮的作用,讓廣大鄉村的孩子們能夠享受到更優質的教育資源,這就需要從資源引入上多下功夫。而以“非遺”文化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無疑是極富魅力與價值的教育內容,借助鄉村少年宮的廣大舞臺,讓“非遺”文化得到更多展示機會,既充實了少年宮的教學內容,也能夠激發青少年對于“非遺”文化的了解與熱愛,有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很多“非遺”文化都來源于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本身就很接地氣,具有濃郁的地方和民族色彩。“非遺”文化走進鄉村少年宮不要舍近求遠,要給地方“非遺”優先提供展示空間,因為地方“非遺”在文化形態、演繹方式以及文化內涵上,更加貼近本地實際,當地青少年更容易感受與理解,更易于產生興趣和愛好,有利于培養“非遺”文化的傳承者和接班人。


      “非遺”文化走進少年宮,要更加注重效果,切不可流于形式。在展示方式上不能滿足于單純的技藝表演,而要更加深度地介紹“非遺”的歷史文化背景、演變發展過程以及對技藝手法進行解說,同時為青少年提供直接參與的實踐機會,在手把手的傳教中激發青少年的興趣。相比于“非遺”進校園等活動,“非遺”走進少年宮可以在時間上更加靈活,比如利用節假日的時間開辦專門的培訓班,利用更多的時間更全面地展示“非遺”,積極營造學習傳承“非遺”熱潮。


      傳授“非遺”文化,有助于填補鄉村青少年文化生活的空白。鄉村精神文化活動相對匱乏,不少青少年由于不能在現實中獲得精神生活的滿足感,將大量精力放在網絡和手機上,對身心健康成長造成危害。如果能夠讓“非遺”多走進鄉村,豐富青少年的業余活動,既能夠讓他們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也能夠達到精神上的快樂與滿足,對于鄉村精神世界的構建發揮積極作用。


      利用好鄉村少年宮這個平臺,讓“非遺”得到更好的展示,促進“非遺”文化浸潤鄉村,推動多元文化在基層交融,具有顯著且長遠的意義,值得各方共同努力。(胡蔚)


      原標題:鄉村少年宮,“非遺”好展臺


      轉自:農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