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考古走進24個國家和地區 推動中國考古“走出去”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2-24





      “據初步統計,‘十三五’期間我國國內近30家各類機構開展中外合作考古項目40項,涉及亞洲、非洲、歐洲、南美洲的24個國家和地區,與30余家國外科研機構、博物館、大學、基金會等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其中,赴國外開展的合作考古項目32項,外國考古機構在中國境內開展合作考古項目8項”。12月20日-21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中外合作考古項目工作會”,會上透露了上述消息。


      綿長的人類文明史,給全世界人類留下了豐富的遺產。面對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中外合作考古正在發揮的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外合作考古項目工作會 中國經濟網記者成琪/攝


      順民心、贏民意 合作考古助力國家外交


      2018年3月26日至4月14日,中國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沙特國家考古中心組織的中沙聯合考古隊,對紅海之濱的港口遺址——沙特塞林港遺址進行了為期20天的調查與發掘,遺址出土了中國瓷器殘片,這是紅海地區港口遺址考古中首次發現中國外銷瓷,為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貴的考古實物資料。此考古項目是落實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沙特國王互訪時達成共識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合作考古越來越頻繁地被寫入雙邊文件中,成為國家外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外交大局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國和埃及盧克索孟圖神廟考古項目協議在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見證下簽署,中國和柬埔寨吳哥窟王宮遺址考古項目、中國和蒙古古代游牧民族文化遺存考古項目、中國和吉爾吉斯斯坦納倫州古代城堡遺址等項目均被納入中國對外援助工作部署中。


      高起點 高水準 合作機構科研實力雄厚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合作考古中的中方機構以國家級和省級科研機構為主;12所高等院校中,9所列入211工程,7所列入985工程。而外方合作單位也多為國家級博物館、科研機構、管理機構,或者是世界著名大學,如埃及國家博物館、日本奈良文化財研究所、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柬埔寨吳哥古跡保護與發展管理局、沙特旅游與民族遺產總機構、美國匹茲堡大學等。這種強強聯合保證了合作考古研究的高起點和高水準。


      2011年12月,“中亞東北部地區古代及中世紀早期時代東方文化交流考古研究”合作項目就是由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與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合作開展的。從2012年起,中、烏雙方組成聯合考古隊,先后對該遺址進行了7次考古發掘,共完成測繪面積近500000平方米、勘探面積約50000平方米、發掘面積近1400平方米,取得了一批重要的考古資料。使國際中亞考古學界重新認識明鐵佩遺址,重新定位明鐵佩古城在費爾干納盆地和古代中亞歷史上的地位。


      涵蓋內容廣 研究領域聚焦學術熱點


      據悉,中外合作考古研究內容涵蓋了人類起源和現代人起源,埃及文明、瑪雅文明等世界古代文明考古,絲綢之路相關的重要港口遺址考古、古代族群考古研究、重要古城考古,佛教考古研究等諸多國際學術前沿領域和熱點問題,并在科技考古、文物保護技術研發和人才培訓等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果。


      楊官寨中美國際田野考古學校是由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西北大學聯合舉辦的目前中國境內唯一的國際性田野考古培訓學校。2016-2018年,田野考古學校先后培訓了來自中、美、英、加拿大、波多黎各、中國香港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四十余名學員,取得了良好的教學和宣傳效果。為中外考古學術合作搭建了一座堅實的橋梁,極大地促進了中外考古學理論、方法和技術的交流傳播。


      重大發現擴大中國學術影響


      在中外科研機構合作過程中,中國考古擅長的地層學、類型學研究方法,以及現代技術裝備和科技考古手段、中方考古學家敬業、吃苦的職業素養給外方同行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讓中國考古學的理論、方法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同。


      2018年7-8月,中蒙古代游牧民族文化遺存考古項目發現、確認了蒙古國境內的回鶻可汗陵寢和貴族墓園,首次發現回鶻彩繪壁畫墓,極大地推動了回鶻考古學的研究進展,得到國際學術界的高度認可。


      2017年開始的中肯舊石器考古項目在肯尼亞發現了瑪卡里亞等27處舊石器地點和一處石器制造場遺址,首次在巴林戈地區發現細石器,探索古人類“走出非洲”的奧秘。


      2014年至2018年,中孟毗訶羅普爾古城納提什瓦遺址考古項目揭露出寺廟建筑、佛塔、道路、排水設施等大量遺跡,出土大量陶器,初步厘清遺址歷史沿革,受到孟加拉國舉國上下廣泛關注。


      以考古研究推動人文交流,以學術互信帶動民心相通。考古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已經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表示,廣大考古工作者應乘勢而上、順勢而為,牢固樹立大局意識,進一步加強中外合作考古工作的學術性、計劃性、主動性。同時,要充分發揮中國考古學理論、方法和技術優勢,積極參與世界考古學熱點研究和文化遺產保護國際合作,增強中國考古“走出去”的能力,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課題選擇、制度保障等方面加大力度,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譜寫絲路文化交流的新篇章。(記者 成琪)


      原標題:合作考古走進24個國家和地區 推動中國考古“走出去”


      轉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