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陜西鳳翔惠蘭民俗文化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手工織布的聲音此起彼伏。鳳翔縣非遺傳承人寧卿惠2015年創辦的這家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把農村婦女“請進來”免費教學,并把織機免費“送出去”,帶動了當地200多名婦女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讓傳統老粗布在當地煥發新生機。
關中手織布又名土織布、老粗布,織造工藝復雜精湛,擁有幾千年歷史,曾在中國紡織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關中民間土織布因其色彩亮麗象征性強,圖案花色寓意濃厚,織造工藝繁瑣復雜,已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現在工人織一米布是9元,剛開始學不熟練一天可能就只能織六七米,兩三個月后熟練了一天可以織十幾米,一個月的收入最高的可以拿到4000多元。”寧卿惠說,2018年鳳翔惠蘭民俗文化有限公司產值突破了700萬元,生產的300多個手織布產品,遠銷法國、印度、日本、韓國等多個國家。
今年,鳳翔惠蘭民俗文化有限公司還在田家莊鎮投資5000萬元,建設了占地7畝的土布織染傳承與扶貧產業開發基地及關中土布特色小鎮。基地和小鎮仿秦代建筑風格,建設面積6200平方米,可安裝織布機5300多臺,將設關中西部土織布文化體驗區、產品研發中心、展廳與陳列室等。(石永波記者肖力偉)
轉自:農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