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秋節——大坑舞火龍”近日獲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保護實踐案例”,以肯定香港對非遺的保護和宣傳工作。
國家文化和旅游部3月展開首次全國遴選,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實踐、尊重傳承人的主導性、就項目實際情況制定保護措施等準則,從347個提名項目中評選出50個優秀保護實踐案例。
據介紹,大坑舞火龍活動已有百余年歷史,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昔日大坑是客家村,曾飽受瘟疫之苦,因此村民會在每年中秋節前后進行為期3日的舞火龍活動,以祈求合境平安。
香港特區政府致力與相關的非遺傳承人和團體保持緊密聯系,并定期舉辦多項公眾教育活動,例如火龍扎作工作坊、展覽和講座等,為市民介紹大坑舞火龍的歷史和扎作技藝。在各方努力下,大坑舞火龍已由地區性活動發展為全港最具代表性的節慶活動之一。(記者陳然)
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