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青海省首屆民間藝術論壇上了解到,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走在全國前列。
青海非遺資源具有多民族性、多元化、交融性、跨民族性和跨地域性的特點,民間藝術豐富多樣。目前,我省擁有人類非遺名錄6項,國家級非遺名錄73項,省級非遺名錄253項,市州級非遺名錄761項,縣級非遺名錄1859項,形成了以國家級項目為龍頭,省級項目為骨干,州縣級項目為基礎的4級非遺名錄體系。非遺代表傳承人層出不窮,有世界民間“一級文化勛章”獲得者1人,國家級代表傳承人88名,省級代表傳承人317名,州、市級965名,縣級1891名。
我省擁有3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3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并建設了生產性示范保護示范基地,其中國家級生產性示范保護示范基地5個,省級非遺生產性示范保護示范基地27個。
“目前,我省非遺工作形成了政府重視、社會參與、學者們積極加入的狀態,非遺保護從數量上、手段上走在了全國前列。非遺文化在惠民樂民的基礎上,正在創造著客觀的經濟價值。”青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顏宗成說。
轉自:西海都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