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非遺產品直面市場檢驗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10-16





      隨著非遺傳播與展示的渠道更加多元,人們現在了解非遺的途徑也越來越豐富。把傳統文化當成產業來做是一門大學問,基于非遺產品的特質,它更需要可觀可視、面對面的銷售環境,因此這兩年非遺進商場逐漸成為一種新的趨勢。

      現在的商業綜合體,已不是原來意義上簡單的購物中心,在這里幾乎可以一站式滿足人們的各種休閑娛樂需求。這幾年,隨著非遺熱的興起,與非遺有關的展覽展示與售賣活動也不斷向大型商業綜合體滲透,這種聯合不但為商業綜合體增加了客流、提升了底蘊,也讓非遺產品有了直接面對市場檢驗的機會,讓傳承人看到了希望、提升了自信心。

      2018年底,一座集現代人文藝術與時尚商業設定為一體的商業綜合體——藍海風·漫巷在陜西西安落地。開業伊始,商家把老繡片、明清家具、傳統木雕,以及書法課、香包制作體驗課,西安本土的一些非遺創意產品等請進了商場。今年6月,上海也展開了類似的探索,近一個月的2019上海視覺藝術學院非遺品牌智造研培成果展暨“非遺遇見時尚”研培成果零售快閃文化月亮相淮海中路755商場,引起了消費者和媒體的關注。“展覽+零售試銷+手作體驗”活動為上海市民及國內外游客帶來互動參與、深入了解全國27個地區68項精湛技藝的機會。這次成果展展出了200余件作品,幾百元至幾千元的價格讓非遺產品、傳承人群與顧客面對面。通過在市場中不斷試水,以市場需求引導非遺創新、實現商業轉化的思路,對傳承人群來說是一場考驗,也是一次機會。

      非遺進商場,實踐證明是一場雙贏的合作,但僅是一個開始,未來這種以傳統文化為底色的商業綜合體或許會成為文旅融合發展中的新載體、新地標。

      筆者曾前往日本京都一家大型購物中心觀光,這里每天的和服秀吸引了各大旅游團前往。與京都著名手工技藝西陣織相關的創意產品如手包、領帶、圍巾等,也頗受游客的喜愛。走進這家商場,不但會對京都這座城市的文化傳統有深刻的認知,也會滿足一站式購齊所有當地特色產品的欲望。

      在國內文旅融合不斷發展的當下,融合發展模式將更為靈活和多元,而非遺與商場的高度融合,或許將成為某個旅游目的地供應鏈上的重要一環。


      轉自:中國文化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