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體是否有“穴位”存在?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6-05





      在人體解剖中,目前并不能找到一種叫“穴位”的“結構”或“組織”。它好像與神經、血管或者淋巴管有一定關系,卻又無法完全等同。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國外醫學界對是否存在穴位、是否可以針灸穴位進行治療持保留態度。從20世紀初開始到21世紀初,以德國柏林醫科大學團隊為代表的學者,在對中醫針灸進行相關研究后,發表系列研究文章。


      這些研究文章的發表,令數千年來治病救人的中醫針灸,面臨著其理論基礎經絡學說被否定、針灸科學地位被撼動的危險。


      2006年,國家科技部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中,專門設立了基于臨床的經穴特異性基礎研究項目,來自成都中醫藥大學的梁繁榮教授掛帥,主持了這一重大項目。在長達十多年的時間里,他帶領團隊的200余名科研人員,基于嚴謹的臨床治療和動物試驗,不斷向世界證明經穴效應特異性的存在,向世界展示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


      針灸穴位曾不被認可


      2020年4月,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公布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獎獲獎名單,梁繁榮獲得四川省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這是對他帶領團隊證實經穴效應特異性存在的嘉獎。


      事實上,在國外關于中醫針灸有神奇療效的傳說并不少:有一位50多歲的女編輯,因為中風偏癱,西藥吃了無數種卻收效甚微。被病痛折磨的她選擇了3個月的針灸診療,效果明顯。后來,她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了一本書,書中記錄了中醫幫她走出黑暗的心路歷程。1972年,隨同尼克松總統訪華的一位記者突發闌尾炎,疼痛難忍。為了避免出現意外,中方提出可以用針刺麻醉止痛。后來,這位痊愈的記者回國后在媒體上發表文章,回顧了針刺麻醉之后的神奇經歷……


      中醫針灸,分為針法和灸法。其中針法,就是把針按一定角度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對人體特定穴位進行刺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多年來,國內外試驗表明,針灸能夠刺激神經系統分泌內啡肽,這種物質與嗎啡類似,有麻醉、鎮痛作用,并且還有調節心血管的功能。但1998年至2009年,國外相繼做了12個類似研究,以證明針灸辨證取穴與否對療效的影響,可最終結果卻是矛盾的。


      影響最大的研究來自2005年德國柏林醫科大學的一組研究成果。他們在JAMA(《美國醫學雜志》)發表的“針灸治療偏頭痛的隨機對照研究”一文中表示,研究人員對患者進行了針灸穴位、非穴位及服用西藥的臨床試驗,發現針灸穴位的療效和服用西藥相當。同時還發現,針灸非穴位也有一定療效。


      這原本是一篇基于臨床的試驗結果的呈現,但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上發表后,迅速在業界引起軒然大波:既然針灸穴位與非穴位都有效果,那說明經穴特異性并不存在,針灸穴位用于治病的中醫針灸理論是空中樓閣。


      中醫針灸治病,真的只是心理安慰嗎?穴位究竟存不存在?國內醫學界心急如焚,其中,包括了多年從事針灸研究的梁繁榮。“中醫理論的精髓是臟腑和經絡。否定針灸穴位有用,從某種程度上就是否定了中醫存在的理論基礎。”梁繁榮很清楚它對中醫的打擊程度。


      梁繁榮另辟蹊徑,提出“先不討論經穴是什么物質,如果我們能夠從臨床證明針灸穴位有效,那就可以證明穴位以及經絡的確實存在!”


      梁繁榮之所以能想到用臨床數據去證明針灸穴位有效,與他多年來在該領域的研究和臨床試驗分不開。


      這位來自湖南省安化縣一小鄉村的農民子弟,1974年念完高中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回村當赤腳醫生。上世紀70年代的農村,缺醫少藥。鄉民們有個三病兩痛,在吃藥打針之外,也更愿意選擇針灸這種相對便宜的治療方式。當時,年輕的梁繁榮已發現,用針灸方式給村民治療胃痛、頭痛時,效果非常不錯。更有一位村民因腎結石已經尿血、痛到休克,送醫院都擔心在路上出現生命危險時,梁繁榮用針刺了幾個穴位,這位病人很快就安靜下來。


      這段經歷,讓梁繁榮在恢復高考的第一年選擇報考了湖南中醫學院,他相信,針灸的簡單有效和成本低廉,可以在未來造福百姓。


      集全國之力為經穴正名


      當973計劃面向全國招標,梁繁榮牽頭的團隊在一眾競標者中脫穎而出。他的研究思路很清晰:從文獻數據挖掘、臨床療效評價以及系統生物學研究等方面論證經穴特異性的存在,全面回應國外質疑。


      從醫史典籍中尋找中國古代的醫家怎樣認識穴位,很重要嗎?


      梁繁榮認為這一步必不可少,它不僅可以證明中醫針灸穴位進行治療存在堅實的理論基礎,也將為此后的臨床試驗打開一個可供借鑒的寶庫,找回團隊的理論自信。


      中醫古籍,浩如煙海。十多名團隊成員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對《黃帝內經》《靈樞經》等六七千種古代典籍進行檢索整理。全國各地搜尋孤本、校對古籍中腧穴記錄不完整甚至有錯者,考證大量使用通假字甚至別名的正確腧穴……工作繁復,但驚喜不斷。研究團隊發現,從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記載的十一經脈循行、主病及應用炙法進行治病,到成都老官山漢墓出土醫簡《經脈書》和經穴髹漆人像的經脈腧穴學說,再到《黃帝內經》和《難經》的問世,中醫經絡學說形成系統理論已有兩千多年。《黃帝內經》中循經取穴的處方多達356個,《靈樞·經脈》中詳細記載了每條經脈的病候,說明每條經脈上穴位都有各種主治本經所屬臟腑及特行部位的病癥。


      團隊還和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合作開發了專門的軟件,從古籍多如牛毛的經穴記載中,提煉出從古至今,中醫治療偏頭痛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癥明顯的用穴特點:循經選穴、選用特定穴為主、遠近配穴、同名經配穴等。并且還分析出了歷代使用頻次最高的經脈和具體穴位,為此后的臨床試驗提供了寶貴借鑒。


      臨床試驗,是此次課題的重中之重。在國外學者得出不利于中醫針灸的研究結論背景下,梁繁榮和團隊嚴格遵循國際上認可的盲選、隨機對照研究等臨床研究方法進行試驗設計,通過造影檢查、神經影像、代謝物質等獲得相應評價指標,來反映使用和未使用針灸試驗者之間的差異。


      針對國外學者針灸穴位與非穴位得出經穴不存在特異性的結論,團隊進行了同樣的研究:比對穴位與非穴位、同一經脈不同穴位以及不同經脈不同穴位的治療效果,力求用試驗數據說話。來自全國1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0多位學者,對全國5000多名患者進行了臨床試驗,所涉及的病癥,包括了偏頭痛、心絞痛、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試驗結果證明,針灸的有效率高達70%至90%。


      那德國學者進行同樣的偏頭痛針灸試驗,為何卻得出針灸穴位與非穴位并無顯著差異的結論呢?


      梁繁榮認為,在關注經穴本身的特異性治療效應時,應綜合考慮穴位本身的屬性和穴位所在經脈的屬性。國外科學家都是西醫出身,不具備中醫經絡知識。以德國試驗為例,是通過專家調研,取問卷回復中重復率最高的幾個穴位做真穴,這種取穴方式本身就不符合中醫理論。相反,中國研究團隊是在古籍文獻的整理中,團隊成員發現古代醫家針灸治療偏頭痛以手足少陽經腧穴使用頻率最高、用穴范圍最廣,因此臨床治療時選用了少陽經的風池和率骨兩處腧穴。這說明在針灸治療中,選對腧穴,才是針灸治病的關鍵步驟。而現代研究發現,這兩處區域分布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針刺能起到調整顱內外血管舒縮功能,發揮更大的鎮痛作用。


      來自成都的廖小麗,至今記得當年參加針灸治療偏頭痛的試驗。偏頭痛發作嚴重的她,早已對藥物形成依賴。初到醫院參加研究試驗,她并不相信針灸能緩解病痛,“沒想到一個月后,我第一次發現終于不用再吃藥了!”


      讓中醫針灸造福人類


      梁繁榮團隊的研究成果開始不斷亮相國外頂級學術期刊。


      2017年,《針灸治療偏頭痛的遠期療效隨機臨床試驗》在JAMA(《美國醫學會雜志》)發表。研究以嚴謹的試驗證明,針灸可以作為偏頭痛防治的選擇之一。這一學術成果直接推動了德國、英國、美國等將針灸治療偏頭痛等臨床常見疾病納入社會保險體系。


      2019年,該雜志再次刊登了梁繁榮教授和趙凌研究員團隊的《針刺作為輔助療法治療慢性穩定性心絞痛:一項隨機臨床試驗》。文章對404例慢性穩定性心絞痛患者進行臨床隨機試驗研究發現,針刺作為抗心絞痛藥物的輔助療法,對改善患者發作次數和發作程度療效確切,安全性好,因為針灸可以調整血管舒張,一定程度改善血管堵塞以及血液缺氧的狀況。


      連續在國外醫療頂級刊物上發表文章,標志著我國針灸臨床研究質量和水平逐漸得到國際認可,也為經穴效應特異性的國際學術爭議提供了客觀證據,初步回答了國外學術界關于經穴特異性的質疑。


      相比接連不斷推出研究成果,梁繁榮和他的團隊更希望看到針灸造福人類。


      5月1日,勞動節。梁繁榮在早上7點半就來到成都中醫藥大學國醫館。學術研究之余,他還有一個重要身份:醫生。由于不少患者需要擠出時間接受治療后再趕去上班,梁繁榮早已習慣了提前到崗為病人施針。那天,他有一個已治療一年的肝豆核狀變性的患者。


      很快,32歲的秦小淇到了醫館。她從輪椅上起身,在接診記錄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再走到病床邊自個躺下,等待梁繁榮扎針。其實,一年前的秦小淇,和現在判若兩人。因為突發疾病,她不僅從2018年就不幸出現手足徐動和肌張力障礙無法走路,同時還導致大腦受損,變得父母也不認識。家人帶著她跑遍了北京、上海的醫院,均被認為“永遠站不起來,智力也只能保持在幾歲左右”。秦小淇的父母找到梁繁榮,“死馬當活馬醫”。


      第一次治療,縮成一團的秦小淇只能由父親抱上病床。沒想到針灸十幾次后,她竟然能從沙發上起身,顫顫巍巍走到兩米開外。看見女兒的變化,眼淚早已流干的秦爸爸激動得直哆嗦。治療效果隨著時間推移出現了更多積極的信號。秦小淇重新記起了父母,偶爾能在家人陪伴下到小區散步,也能說部分成語,記得幾首古詩,智力漸漸恢復。


      5月1日這天,秦小淇結束治療后自個兒撐著病床下了地,滿診室尋找到梁繁榮,輕聲和他打了招呼后才轉身離開。秦爸爸感嘆:“女兒在梁老師這里創造了奇跡!”診室的另一端,面癱治療已有半年的陳琳女士指著自己的臉激動地告訴病友:“現在表情比原來正常多了……”


      如今,針灸在國外也是很受歡迎的中醫治療方法之一。在英國倫敦,針灸診所超過1000家;在美國紐約,一次針灸的費用可以高到500美元。


      然而在梁繁榮看來,對針灸的研究還談不上完全成功。“目前,我們只是解決了是否存在穴位特異性的問題,現在,我們還發現穴位是‘活’的,也就是根據身體狀況它會發生變化。因此第二階段,我們還將針對穴位的敏化研究,搞清楚不同的疾病將激活哪些穴位。最后通過發現穴位特異性的作用機制,再進行相關成果轉化。”


      人物名片

      梁繁榮,成都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針灸推拿學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獲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杰出貢獻獎。從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梁繁榮一直從事針灸穴位臨床療效和生物學機制研究,率先系統確證了經穴效應存在特異性,并發現其具有相對性、循經性、持續性和條件性等規律;創建了循證針灸方法學體系,建立了針灸神經影像學、針灸代謝組學、穴位敏化的研究方法與規范;研究成果獲國際認同,并成為國際針灸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前沿。(記者吳曉鈴)



      轉自:四川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