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藏醫藥在新玉樹煥發活力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6-10





    走進診療室,藏式裝修風格讓人眼前一亮,仿制的灶臺上擺放著精致的奶茶壺,有紋路的黑色壁紙讓人仿佛置身于一頂黑牦牛帳篷。患者才嘎趴在床上做藏醫“霍爾美”療法,醫生取出藥包對病患部位進行熱敷,再用輕重不同的手法按摩。

      48歲的才嘎來自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白扎鄉白扎村。每年藏歷新年過后,她都會來玉樹州藏醫院進行治療。“經過這段時間的治療,關節炎疼痛癥狀減輕了許多。”才嘎說。

      “除了把脈,還要用體質分析儀給患者做分析,讓患者在不同場景的治療區接受個性化養生服務。”治未病科住院醫師美朵永增說,去年醫院專門設立治未病科,開展形式多樣的藏醫特色養生項目。拔罐減脂療法、四季養生針、藏藥浴足按摩等項目深受群眾青睞。

      近年來,玉樹州重建后大力發展藏醫藥事業,針對藏區人口老齡化、慢性病患者日趨增多的實際,利用現代技術打造的藏醫特色保健診療區,深受各族群眾歡迎。

      走進藥浴科,淡淡的藥材味彌漫四處。在配藥室,猶如供暖系統的蒸氣反應罐整齊排列,每個病人的藥物經炮制后先在這里熬煮,待溫度到達38至45攝氏度后,直接將藥水送入各個病房,患者可以在病房的浴缸里進行藥浴。目前,藥浴科使用的藏藥品種達68種,33張床位全年滿負荷,年接診量超過600人次。

      “玉樹地震之前,藥浴科只有8張病床,患者藥浴時使用最傳統的木桶水浴,醫護人員需要煮藥、抬水、放水,費時費力。如今利用現代診療配套設施,傳統藏醫藥煥發出新活力。”玉樹州藏醫院藥浴科主任周本先說。

      不僅是科室設置和醫療設備的發展,藥品制作生產技術方面更體現出古今中西的有機融合。制劑科主任腕瑪然旦說:“醫院所有的藥材全部自采自制,以前都是丸劑、散劑,現在經過現代工藝提取、分離、超微粉碎,制成膠囊、顆粒等,患者服用更方便,療效也更好。藥品制作工藝逐步走向標準化、安全化。”

      近十年來,醫院生產藏藥制劑品種從160種增加到260余種,年產量超過15噸。仁青芒覺、如意珍寶丸、二十五味珊瑚丸、石榴日輪散等暢銷藥品的原材料來自州內海拔四五千米以上的高山上,制作工藝融入了現代技術,藥量更精準,效果更安全。

      “與現代化的‘交融’只能加強,這是藏醫走出藏區,服務更多人的根本方向。”玉樹州藏醫院院長日灑說,從玉樹地震前60余名職工,只有B超等簡單設備的小醫院,發展到現在192名職工,配備有CT、DR、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先進診療設備的新型藏醫院,醫院的發展離不開現代化理念,更離不開國家的大力幫扶。

      “有著悠久歷史的藏醫學,有許多功能長期‘養在深閨’,直到近年,才伴隨著人們健康觀念的提升不斷發揚。我們要推動更多醫療機構開展藏醫醫療預防保健服務,將藏醫藥融入百姓生活,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青海省中藏醫藥管理局局長端智說。(記者 王大千 央秀達珍)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