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已調查到與夏文化有關古代遺址約226處

      河南省文物局局長田凱18日下午在洛陽披露,據初步統計,目前河南省已調查到與夏文化有關的古代遺址約226處。
      2020-10-19
    • 廣州考古發現先秦時期在內188處古代文化遺存

      記者日前從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廣東廣雅中學蓮韜館復建工程項目考古獲重要發現。目前已清理古代文化遺存188處,出土文物470余件套。
      2020-10-15
    • 走近北宋文人雅士“C位”——蘇東坡

      連日來,正于故宮博物院舉辦的“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主題書畫特展掀起了廣泛的關注度。作為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的重要展覽,它以涵蓋書畫、碑帖、器物、古籍善本等多個門類的70余件文物為載體,展現蘇軾的精神世界,以及以蘇軾為...
      2020-10-15
    • 侗繡技藝傳承人楊甜:繡出脫貧康莊道

      這些年,在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苗族鄉同樂村,侗繡技藝傳承人楊甜的家最特別,也最熱鬧。
      2020-10-11
    • 唐首位太子李建成墓志:碑石上的千年秘密

      唐首位太子李建成墓志:碑石上的千年秘密

      作為一種特殊文體,墓志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有著悠久歷史和廣泛應用。在我國,墓志大約從秦漢時期開始流行,于南北朝時期基本定型。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墓志不光要記敘逝者的姓名、卒年、籍貫、家世、生平事跡等信息,而且還對其所...
      2020-10-09
    • 張騫通西域對西漢詩歌的影響

      漢武帝時期,張騫于建元三年(前138)至元朔三年(前126)、元狩四年(前119)至元鼎二年(前115)兩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東西方交流的陸上絲綢之路。這一壯舉不僅促進了西漢與西域各國的經貿往來和文化交流,而且給西漢詩歌帶來...
      2020-09-28
    • 西安臨潼華清宮發現保存完整唐代高臺建筑遺址

      西安臨潼華清宮發現保存完整唐代高臺建筑遺址

      記者27日從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人員對唐華清宮朝元閣遺址建筑群進行了發掘和清理。考古發掘證實,它是唐代華清宮驪山禁苑內規模最大的建筑群,也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保存較為完好的唐代高臺建筑遺址。
      2020-09-28
    • 今年“秋分”124年來“最早”

      今年“秋分”124年來“最早”

      9月22日21時31分將迎來“秋分”節氣,這是一個預示著豐收的節氣。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
      2020-09-22
    • 茶的歷史“苦”程知多少

      茶的歷史“苦”程知多少

      茶屬于被子植物中的山茶科山茶屬。在當今世界,茶是與咖啡、啤酒齊名的最受歡迎的飲料,是中國人獻給世界文明的禮物。
      2020-09-21
    • 文津樓的前世今生

      文津樓的前世今生

      文津樓,始建于1931年,當時稱“國立北平圖書館”。1951年改稱北京圖書館,1987年北京圖書館遷入海淀區白石橋新館,這里稱古籍館,隸屬北京圖書館分館。1998年,北京圖書館更名為中國國家圖書館,此處也就成為國圖古籍館。
      2020-09-15
    • 考古的緩與急

      考古的緩與急

      河南大學“夏文化暑期研討班”已舉辦到第三屆,今年更是采取了線上授課與線下考察調研相結合的模式。“考古中國·夏文化研究”重大項目也正式啟動。
      2020-09-14
    • 花神廟及花神文化

      花神廟及花神文化

      花神,在中國早有文獻記載,《月令廣義》曰:“女夷,主春夏長養之神,即花神也。”農歷二月初二為花的生日,大地復蘇,百花初開,即為花朝。
      2020-09-11
    • 白露節氣到!為何要飲“白露茶”、吃龍眼?

      白露節氣到!為何要飲“白露茶”、吃龍眼?

      它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表示仲秋時節的開始。在漫長的時光中,人們摸索出一套適應節氣特點的生活、飲食方式,在此時有飲“白露茶”、吃鰻魚、吃龍眼等諸多習俗。
      2020-09-07
    • 考古大消息!時隔34年,三星堆遺址將展開新一輪考古發掘

      9月5日上午,古蜀文明保護傳承工程·2020年度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與研究咨詢會在四川廣漢召開。時隔34年后,三星堆遺址將再次啟動發掘。
      2020-09-05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